书房文学 > 五代逆天 > 第157章 收复凉州

第157章 收复凉州


 看着手里的密奏马云不无遗憾的摇了摇头。这里面说了一件事两种不同的说法。关于王殷被囚的事情宋州民间流传的是:谋朝篡位版;而从高层官员千方百计弄来的信息则展示了一个嚣张跋扈的王殷。


 事实上的王殷有点冤。面对着昔日的恩人他自然是热情百倍而这位恩人呢?一没有苏秦张仪那样利索嘴皮子;二呢别说什么雄图大略了他心里连个大见识都没有。可有一样这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无欲无求。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了依旧只是一个小小的郎中家里说不上家财万贯可生活上过个小康之家是绰绰有余。正是这样的一个老实人他说出来的话让王殷觉得很实在很愿意相信他。当然王殷骨子里不想和老郭家闹翻脸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楚的暗子工作起来就麻烦了。简单的说就四个字:无功而返!


 前往宋州王殷带了三千人马的卫队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因为害怕郭荣翻脸呢还是因为他蔡州王坐久了出入之时扈从甚多养成了习惯。到了宋州之后王殷自己和3ooo人马驻扎在城外入城的时候甚至在觐见郭荣的时候他都带着五百人马。


 这个行为不知道王殷自己是怎么想的可是却实实在在的触怒了郭荣郭荣心里对王殷又恨又怕。你想啊王殷去见郭荣他身边的护卫比郭荣的护卫都多郭荣心里能不起疑心吗?


 再说了郭荣在宋州不仅仅只是召见王殷一个人淮河一线的高级将领全来了。王殷这么一搞不是给郭荣出了难题而是让郭荣最终下定了决心要收拾王殷。在这样一个场合要对付王殷就不能不考虑其他将领的想法。


 而南线的将领对王殷这个行为也是有分歧的。白衣军出身的将领见王殷这样简直是怒不可遏暗地里悄悄联名上奏郭荣要郭荣拿下王殷而非白衣军的将领对王殷这个行为也是不赞同、不支持的。换句话说这些将领里面没有一个有分量的人挺王殷。皇帝有了拿下王殷的想法群臣不反对甚至还积极支持王殷能不被拿下吗?


 王殷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名义上升了官可实际上却是被调离了蔡州为了安抚蔡州**稳定民心郭荣又把邺城留守老将向训任命为蔡州节度使。这一切做好之后郭荣就再次把眼光投向了北方。


 “哎王殷算是完了现在郭荣基本上已经整合了中原的**。对我们来说可真不是一个好信息啊!”马云遗憾的说道。


 “陛下臣倒是觉得郭荣这步棋是有利又有蔽啊。有利的是从此以后整个伪周再也没有一个强权的大臣郭荣真正可以做到政令通达可以按照自己想法来改造伪周。可是契丹人站在了我们这边在我们南北夹击之下伪周走下坡路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纵使郭荣天大的本领最终也是难逃国破身亡的命运顶多就是多苟延残喘几年罢了。”李骧笑呵呵的说道。


 马云点了点头天下大事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剩下的无非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了。与契丹人准备南下这个重大利好消息相比王殷的和平下台只不过是一点点小涟漪罢了根本就不足以改变局势。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然了咱们中国历史悠久名人名言层出不穷。你随便找一个话题只要你用心总能在历史上到力挺该言论的名人名言这也就是常说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福无双至不是还有一句话叫做:双喜临门嘛。


 可就在马云笑了笑准备放开密奏的时候又有随行护卫的情报司官员拿着另一封密奏恭恭敬敬的给马云呈了上来。马云打开一看得了又是一个坏消息。而这个消息对马云的触动远远要比刚才的强上太多了。这消息是关于凉州、关于赵匡胤的。


 大唐朝在盛世之时北击突厥西收葱岭扩地千里最远达到了咸海。不过自从天宝年间吐蕃、回鹘逐渐增强后来又生了安史之乱西域东归之路被吐蕃人截断倒是尚且滞留在西域的安西都护府万余军士无法东归此后大约八十年里这些军士一面替大唐竭力的维持着西域另一面也在苦苦等待着大唐的援军。可惜他们再也没有等到。自此整个唐朝到五代一直到了元代才重新将西域再次纳入版图。


 可是就在晚唐时期大唐还一度收复了河西地区(即几天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为晚唐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晚唐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对外军事活动。只不过这次收复却不是大唐朝自己派**打下来的而是当地汉人起义带领百姓将吐蕃人给打出了河西。这个人叫张义潮。


 河西走廊草木旺盛土地肥沃可牧可耕在西域绝对是一块宝地。大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义潮带领沙洲(今甘肃敦煌县城西)人民起义驱逐了吐蕃的守将此后几年间张义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先后收复了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兰州(今属甘肃)、岷州(今甘肃岷县)、凉州等地并且派使者入朝像皇帝献图籍归入大唐。大唐皇帝就在沙州设立了归义军任命张义潮节度使。为了让大唐皇帝放心张义潮的哥哥张义潭作为人质留在了长安。公元867年张义潮在侄子张淮深成年之后他依然赶赴长安并从此留在了长安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大唐的忠心。有人曾经写诗称赞张义潮:“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张义潮时期他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基本上回复了整个河西地区只不过当时河西仍旧不平静北边的回鹘南边的吐蕃都时时刻刻存在着冲突的可能**。可大唐中央政权忽视了这些客观形势只是觉得张义潮传位给侄子代表着一个新的藩镇的出现在任命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上做了些手脚试图拉拢其余的人来牵制张淮深以便于中央控制河西。这直接导致了在公元89o年生的归义军内乱。张淮深及其子被杀几个女婿内乱归义军实力大损甘州被回鹘攻陷肃州自立被甘州、肃州隔开的凉州是实际上成为了孤零零的弃子。归义军仅仅保留着瓜州、沙洲(后来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藏经洞就是归义军藏的)。


 换句话说本来很可能好好的一个河西地区被大唐政府自己给玩死了。可能连大唐政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在河西地区的百姓特别是汉族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像张义潮这样的人成长期接受的都是吐蕃人的残暴统治对昔日大唐的和风细雨非常怀念对唐王朝充满着希望。


 不过对于伪周和赵匡胤来说归义军的没落河西地区的混乱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机会。先这里再也没有什么强力的政权有的只是多民族**吐蕃、吐谷浑、回鹘、汉族、党项等等互相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正是因为在凉州的吐蕃六个部落对凉州的威胁凉州刺史张朝再也顶不住压力向伪周请求支援。


 就这样赵匡胤顺顺当当的进入了凉州城。当年的张义潮为了收复凉州可是血战了3年。如果没有赵匡胤用不了两年时间凉州城必然被吐蕃攻破到时候刺史张朝少不得家破人亡可现在赵匡胤来了张朝虽然失去了土皇帝的威风可是却能够进入中原做一个富家翁他自己也是非常愿意。对赵匡胤的行动是竭力配合。


 赵匡胤进入凉州之后并没有对南边的吐蕃六部落直接用兵然后派人去和谈宣示自己和平相处的意愿。可惜吐蕃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赵匡胤的先礼后兵反而认为赵匡胤的周军不咋地。咱们吐蕃六部虽然是小部落可就是不怕打仗在这种优势极大的情况下他们是不愿意和谈的。


 和谈破裂就只能打了。一直以来赵匡胤的**就龟缩在凉州城里出不出城这让吐蕃六部更是信心百倍他们趾高气扬的再次前往凉州准备攻城。可惜半道上一不留神中了赵匡胤的伏兵被杀的丢盔弃甲团团包围。吐蕃的族长们都被围困在了一个山谷里面这就给了赵匡胤收复的机会。也不知道赵匡胤用了什么手段居然和着六个部落结成了同盟共同对付敌人。这六个部落之所以打凉州城关键是西边的甘州回鹘对他们的压力太大让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的抢占地盘免得被甘州的回鹘人给灭掉。


 吐蕃和回鹘大了几十年的仗相互之间仇怨极大。于是两棒子人一拍即合都把目光投向了甘州。  

(http://www.ccfang.cc/novel/bAbLc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