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大明官商 > 第二百七十六章 生变

第二百七十六章 生变


 回到家中,冯母与采妍、杨云都还没歇息。


 冯虞将今日席上情形说了一番,又说道:“我已与梁公公说好,让他出面保举舅父出任市舶司提举。


 冯母一听,立时摇头。


 “依虞,你这份心意难得。


 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事好说不好听。


 使不得,使不得。


 杨云却道:“母亲,这又如何?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宰相门前还七品官,何况舅父本就是有功名的,安排个差事也不算是过分。


 咱们依虞如今发达了,若是翻脸不认旧情,反是要招人议论呢。


 采妍坐在一旁托着头,笑眯眯一声不吭。


 冯虞看她不说话,便问:“依妍,你也说说?”


 “不知道。


 夫君怎么说怎么是,总是没错的,横竖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你倒省心。


 ”冯虞笑道。


 “母亲,按着常理,您所说不差,还舅父往日照料情分,也未必便要举荐出仕。


 不过,母亲,您知道郭子仪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打金枝那个?”


 “呵呵,那是他儿子。


 郭子仪七子八婿,皆为朝廷显官。


 其中第六子郭暧为唐代宗东床驸马,娶升平公主为妻。


 这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保住李唐江山,抗吐蕃,讨藩镇,三朝元老,对李唐有再造之功。


 自古以来,兔死狗烹,功臣良将大多是没有好下场的。


 可这郭子仪却是常保富贵,得享天年。


 司马光赞他。


 ‘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致大官、为名臣者甚众’。


 冯母听了,奇道:“这还真个是异数,想来是最擅明哲保身了。


 冯虞点头。


 “不错。


 明哲保身,不树敌。


 谦卑事主,这些都是不能少地。


 另一条,便是故示贪鄙。


 七老八十了,郭子仪还不断求封赏,要地要钱,府库珍货山积,身边姬妾成群。


 这是何意?便是要在皇上面前故意示短了。


 帝王心术。


 不怕臣下有所欲,只怕臣下无所求无把柄,两袖清风千古完人,做皇上的便降不住他了。


 再说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总得有所求吧。


 不求名不图利,莫非是看上我这宝座了?王莽故事在前为鉴,您说哪个皇帝能放心?”


 冯母大笑:“你是要拿你舅舅当幌子消灾免祸啊。


 打得这等好主意。


 若是让你舅舅得知,非举了棍子抽你不可。


 “呵呵,断然不会。


 舅舅的心思孩儿知道,中了举却从未补缺,引为一大憾事。


 这回孩儿从中运筹,舅舅高兴还来不及呢。


 杨云在一旁听了一阵子。


 突然发话:“依虞,荐官要封赏什么的也就罢了,多多益善,只是什么姬妾成群,想都别想。


 冯母、冯虞、采妍三人听罢大笑。


 第二天,冯虞本打算巡查产业,哪知从早到晚宾客不断,府门外车马排成长队。


 其中许多还是连夜赶来的周遭府县官员。


 冯府的门子之前从未经历如此景象,迎来送往,忙得是头昏眼花。


 幸好冯虞亲兵在京师也没少站班守门。


 赶忙应援。


 算是忙而不乱。


 来者多半是两件事,不是送请柬便是递礼单。


 冯虞言谈间倒是客气。


 不过对这两样一概婉拒。


 一般没什么交情的只是约略谈过几句便送客。


 待到正午时分,冯虞刚刚送走闽县县令,只见一名武官大步流星走进院子。


 一见冯虞,倒头便拜,来地正是岳海!


 冯虞赶忙上前,一把将岳海揪了起来,上下看了两眼,在他胸口猛捶了一记。


 “好你个岳海,如今这精神头越发足了。


 只是如何此时才现身?半个省的官员都来我这里转悠过了。


 岳海憨笑两声,说道:“小地其实一早就来了,看着大人府前情形不对,便没敢进来搅扰,先去衙门办些公务,待这会子人少了再来拜见。


 “倒是有心了。


 咱们进屋说话。


 落座后,冯虞又打量了岳海一番,笑道:“这才大半年不见,官威却是长了许多,有些一省要员的味道了。


 “全是大人提携之恩。


 “这一年咱们书信不绝,福建情形我也大致知道些。


 如何,没什么麻烦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岳海满脸得色,回道:“大人只管放心,咱们锦衣卫到何处镇不住场面?莫说地方上,便是省城三司衙门,也是客客气气的。


 呵呵,华廷冕那几个时不时与小的有些往来,似是将小的看作大人在闽替身了。


 “这是好事。


 你只管放手去做,将福建盯紧了。


 哪个敢不听招呼,或是欲对对咱们不利的,与朱潜商量过后便可处置。


 “是!”


 “诶?朱潜呢?”冯虞突然想起,朱潜按说应与岳海同来才是。


 “大人,小的此来正要禀报此事。


 自明兄赶往台湾了。


 “这么急?出事了?”


 “回大人,前几日,侦事局从台湾发回密报,杨家有人鼓动杨风自立割据。


 接到这消息,自明兄与我商议,此事万万不可小视。


 咱们商量一番,不敢掉以轻心,由自明兄亲自赶往台湾访查处置。


 这里有他留书一封。


 冯虞急忙接过信,展开细看。


 朱潜在信上说,侦事局密报不似作伪。


 若杨家真是起了异心,之前万般辛劳皆为人作嫁衣裳。


 故此他连夜动身赶往台湾,一是查实消息,二是看看南洋都督府如今如何行事,黄伟、林炫究竟有多大权柄,军中又是何等情形。


 不过,如何处置,仍待冯虞回来定夺。


 看过这封信,冯虞立时点火烧了,转身吩咐岳海:“此事就我们三人知晓,断不能透出去。


 “是,岳海明白。


 “你再速办几件事。


 一、安排一下,我要即刻动身往台湾。


 二、想方设法在月港杨府上安插眼线,打进去拉出来都行,但决不能为人察知。


 让这眼线安心蛰伏,不到紧要时分,不必动作。


 三、如今台湾情形有侦事局盯着。


 你呢,想法子打入军中,同样作长期蛰伏打算。


 四、将月港周遭几个卫所盯牢,最好是抓在手上,之后选派能员精练兵马。


 “是!”岳海面色凝重了许多。


 “还有一事。


 王守仁,就是上回咱们在崇安县救下地那个,如今时来运转,出任汀赣巡抚,闽西在他治权之内。


 那里山民剽悍难驯,若是帮得着的地方,你得全力以赴,不得推搪。


 我已去信,让他有事找你。


 “明白,大人交待之事,小的这就去办。


 行了个军礼,岳海转身就走。


 才到院中,冯虞突然将他叫住。


 “你且稍带,我再想想。  

(http://www.ccfang.cc/novel/dDQ8R8D5U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