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从1992开始 > 第十八章 到达申城

第十八章 到达申城


 九十年代初的申城还保留着不少过去的东西,和后来的繁华和现代相比,此时的申城有着一种特殊的味道。


 十里洋场和那些曾经留下的痕迹,在诉说着申城的百年沧桑。


 外滩,南京路上。


 一座座风格不同的建筑群矗立在街道两旁。


 这里曾经是各国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


 这里聚集着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各大金融机构。


 这些建筑构成了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


 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尽收眼底。


 这些建筑,见证了申城乃至华国百年的沧海沉浮。


 拥有百年历史的浦江饭店,驶来一辆白色的菲亚特出租车。两分钟之后,汽车开走,沈浪一行人留在了原地。


 抬头看向充满岁月气息的饭店正门,沈浪的眼神恍惚了一下。


 一排繁体大字和那一串英文挂在饭店玻璃门的横梁上。


 申城证券交易所,简简单单的七个字。


 但对于沈浪而言,他太清楚这七个字有多么的重要,太清楚这家交易所的成立会对后世有着怎么样的深远影响。


 可以说,因为这家交易所的成立,才改变了国内资本固化的结构,改变了资本流动的固定形态,将国内犹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从根源注入了新活性,也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条最重要通道。


 “大师,您来过这里?”


 一旁的陶振亮观察着沈浪的反应小声问了一句。


 作为一名股民,陶振亮当然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不过他虽然到过几次申城,还从来没有来过这地方。


 可是沈浪自从到了申城后,就直接让出租车将车开到了这里。


 显然对申城不算陌生。


 对着陶振亮的疑惑,沈浪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个年代的申城,他是第一次来,但后来,他来申城的次数并不算少,而那个时候的申城已经是华国的金融中心,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塔更是早已闻名于世。


 现在,东方明珠塔还只有十几米高呢。


 没有回答陶振亮的问题,沈浪朝一路上都闷闷不乐的谭思春问了句。


 “春哥。你说怎么样才能让别人觉得咱们经常来申城的样子?”


 “......”


 谭思春没说话,幽怨看了一眼沈浪。


 那幽怨的小眼神让哪怕是老成持重的陶振亮也忍俊不禁。


 在飞机上,谭思春被沈浪坑惨了。


 那一句你比上回胖多了,把笑容甜美的空姐惹得只差没翻脸。


 一想起空姐那眼神中的哀怨、愤怒、压抑和不岔之色,谭思春就觉得自己好像太单纯了。


 “哈哈,大师。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先找个地方休息下,您看怎么样。”


 “善。”


 以陶振亮的出手,自然不会住什么破败小旅馆。


 找了一间规格档次都算过得去的酒店,一行人算是安顿了下来。


 两间房。


 沈浪和谭思春一间,陶振亮一间。


 简单梳洗一番去掉周身的疲劳,沈浪靠到床头打开了背着的书包。


 几件衣服,中间包着一沓钱。


 陶振亮买的豫园商城赚了一万九千块钱,沈大师拿了一半,那自然就是九千五百块。


 随手点出一千块钱,沈浪全部递给了谭思春。


 “春哥。这些钱,你拿着。”


 激动、心跳。


 也算是活了二十岁了,但谭思春还从来没有经手过这么大的巨款。


 这是给我的?


 想起曾经和沈浪开过的玩笑,谭思春就更加激动了。这么多钱,可要怎么花啊。但接着,谭思春就纠结了。


 他屁事都没干,凭白无故拿钱心里怎么过意的去。


 “小狼,我那天跟你开玩笑的,这钱,我不能拿......”


 瞅着沈浪手里递过来的钱,谭思春恋恋不舍的说道。


 “你当这是给你的?你想太多了,帮我拿着。这钱咱们留着用,这些一会拿去存银行。”


 顿时,谭思春感觉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不是给我的,那干嘛还让我拿。”


 “万一碰到打劫的,钱在你身上,比较安全。”


 特么,为什么这话听着这么别扭呢?


 “砰砰...”


 两声敲门声。


 不急不缓收拾好床上的钱,沈浪才示意谭思春过去开门。


 是陶振亮。


 他进屋后没有坐,就开口道。


 “大师。现在时间还早,要不我们现在出去打听下股票认购证是怎么卖的,顺便把钱也存起来,现金带着的话,不太方便。”


 “好。”


 “......”


 外滩,作为民国时期各国列强在申城的经济金融中心,九十年代自然而然也成为了新申城的金融中心。


 一出门,到处都是各大金融机构的营业点。


 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国内的、国外的。


 在各种手绘广告牌下,繁多而又杂乱。


 一家国有银行门口,沈浪一行人跨步走入了银行大厅。


 还没等几人走到柜台,大厅里一名穿着西装带着眼镜的男青年就走过来朝陶振亮说道。


 “这位同志。您好,这是我行代售的股票认购凭证,如果您需要购买的话,我可以帮您。”


 陶振亮瞅着银行职员手里拿着的一张纸楞了下,之后朝沈浪投了一个询问的目光。


 沈浪也忍不住楞了下。


 根据他当初看到的各种影像资料,认购证可是万人抢购的,排队的火热程度,只差没打架了。


 买到手里就是钱,谁不买谁就是傻逼。


 现在,银行居然主动问要不要买认购证。


 跟预料的差距好像有点大啊。


 没等陶振亮回答,沈浪拿过银行经理递过来的那张纸片看了下。


 有点跟邮票中的小本票类似,封面烫金,封底印着“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字样,内有一式四联可复写的凭证。


 在说明栏里,写明这三十元一份的股票认购证,不是股票,而是可以买股票的凭证。


 并注明,1992年度全年的股票发行就靠这本东西摇号,认购证发行的资金将全部捐给上海福利会。


 特么,还真是股票认购证。


 “同志,你好。请问报纸上说的股票认购证在这里可以买么?”


 就在沈浪一行人大眼瞪小眼的时候,一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走到了银行柜台前。


 蓝色的的确良外套,稍微有些凌乱的头发,从衣着打扮看,不像是什么有钱人。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http://www.ccfang.cc/novel/dXEMPaF2TX.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