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贵嫁:继妃今日又在求和离 > 第二百二十章 婚配

第二百二十章 婚配



  青梅和文海很快就被找了来,青梅十六七岁,相貌清秀,身材高挑。



  文海其貌不扬,出老相,二十出头,看着就像三十岁,背还有点驼,和青梅站在一起,两人看起来差不多高。



  单看两人的外表,就不般配。



  姜长安看了眼陈怡,“青梅。”



  “奴婢在。”青梅屈了屈膝。



  “你虽是陈夫人的陪嫁丫鬟,但入了王府,就是王府的丫鬟。”姜长宁不忍青梅被陈怡如此糟践,提醒她道。



  青梅咬了下唇角,“多谢王妃。”



  姜长宁闻言,知她的意思。



  良言难劝想死的人,淡然问道:“陈夫人言你年纪已大,想要把你许配给文海,你可愿意?”



  青梅垂首道:“奴婢听夫人的。”



  姜长宁知道这门亲事,青梅是不乐意的,但她不说,姜长宁可不会强硬的帮她作主,“文海,你可愿娶青梅?”



  “回王妃的话,小的愿娶,小的日后定好好待青梅。”文海立刻道。



  姜长宁笑,“既然郎有情,妾有意,那就择日成亲吧。”



  “多谢王妃。”文海满心欢喜。



  青梅低着头,不吱声。



  “芳菊,去账房支八两银子交给陈夫人。”姜长宁看着陈怡,“陈氏,这事就交托你办,下去吧。”



  “是,王妃。”陈怡也没想把这事推给别人。



  打发走三人,姜长宁往后靠在引枕上,“为达目的,不折手段,好本事。”



  陈怡就两个陪嫁丫鬟,现在已舍掉一个,另一个不知道何时舍?



  “王妃,奴婢会让人盯死她们的。”秀兰小声道。



  “好。”姜长宁挺好奇,陈怡如此迂回行事,究竟会出什么样奇招,爬上晋王的床。



  当然现在晋王不在府中,陈怡一直在布局,姜长宁只让人盯着,没阻挠她,想看看她能做到什么地步。



  就在晋王府暗潮涌动之时,晋王到了山东。



  山东境内,大旱数日,哀鸿遍野,处处饿殍。



  路边有一瘦骨伶仃的男子,艰难前行,没走多远,就一头栽倒在地。



  “救人。”晋王下令道。



  随从过去,把人翻过来,一探鼻息,“王爷,这人没气了。”



  观其形,应是活活被饿死的。



  晋王双眉紧锁,灾情怎会如此严重?



  虽然近几年,各种灾祸不断,但山东有粮仓,又旱了几年,就数十天,灾情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看来这一趟,他不仅要赈灾,怕是还要查一查贪官污吏。



  “常有忠,点五十名护卫,带一百斤粮食进城。”晋王吩咐道。



  晋王就这样沿路发放了一些粮食救人,虽是杯水车薪,但好歹也能救活几条性命。



  十日后,到达了济南府,大小官员早就闻讯,到城门口迎接。



  晋王目光扫过众官员,让他们各自报了名姓和官职。



  济南知府笑道:“王爷,下官在城中酒楼已备好接风宴。”



  晋王随他们进城,上了酒楼,看着那满满一桌的菜,“灾情严重,怎么可如此铺张浪费?”



  众官员连忙请罪,济南知府解释道:“王爷一路奔波劳累,下官才命人准备了一桌的菜肴,日后一切从简,还请王爷体谅。”



  晋王笑了笑,道:“一切从简好,本王也不多说废话,只希望这次大家团结一心,让百姓安稳渡过难关。”



  众官员连忙应是。



  晋王用过饭,就去了驿站,稍后,一一召见这些官员,询问各项事宜。



  数十日滴雨未下,田地都已干的尘土飞扬,别说禾苗,就连野草都没有一根,飞鸟和池鱼也因干旱和酷热而死。



  看这情形,就知今年将颗粒无收。



  晋王忙着赈灾,却也没忘给姜长宁写信。



  姜长宁收到信时,正在和周家妯娌俩在说话。



  周家妯娌送来了,一箱子亲手缝制的小孩子衣裳。



  “我肚子里就一个孩儿,两位嫂嫂做这么多衣裳过来,一天他得换五套。”姜长宁笑道。



  “王妃肚子里的不是小世子就是小郡主,别说一天换五套,就是一天换五十套也没什么不可以的。”罗氏认真的道。



  姜长宁想到这个时空可没有方便的尿不湿,小孩子垫的是尿布,一两个月大的婴孩,又不好把尿。



  孩子肯定会尿湿衣裤,说不定还真的一天得换五套衣裳。



  “多谢两位嫂嫂。”姜长宁拿起一件五颜六色的小罩衫,“这是百家衣?”



  “小孩儿穿百家衣能得百家之福,少病少灾,易长成人。”苗氏笑道。



  “两位嫂嫂有心了。”姜长宁真诚地道。



  “应当的。”妯娌笑道。



  三人闲聊着,漱翡进来了,“王妃,宁夏王府的庄夫人生了,母子平安。”



  姜长宁勾着手指头,算了下时间,“还不足十月,怎么就生了?”



  “时间也差不多了,这生孩子早十来天,晚十来都正常。”苗氏笑道。



  姜长宁也知道,现代有那么仪器,预产期尚不能准确,更何况现在,“让秀兰照旧例准备礼物,等宁夏王府洗三时送过去。”



  只是晋王府这边把礼物准备好了,宁夏王府却并没有办洗三宴,据说是宁夏王妃留在宋家,不肯回王府主持大局。



  宁夏王府不讲究,让庶子先出生,宁夏王妃生气,也是理所当然的。



  紧接着,又传出宁夏王妃要和离的消息。



  外面不知内情的人说起这事,感叹道:“宋氏这气性也太大了。”



  庶长子的确是乱家之源,但也到了不和离这一地步。



  宁夏王对和离一事,倒是乐见其成,他不能说出宋宜柔不与他圆房一事,宋宜柔借庶长子闹腾挺好的,他暗中,推波助澜了一把。



  就在这时,宫里传来了一个噩耗,大皇子突发恶疾,昏迷不醒。



  皇上如今已不能人道,膝下也就两子三女,损失任何一个,他都承受不起。



  太医院的太医们,简直要被皇上给逼疯,“陛下,大皇子不会吞咽,这药喂不进去。”



  “想法子,你们给朕想法子,一定要让大皇子把药喝下去。”皇上怒不可遏,“若是救不活大皇子,你们也不必活了。”



  “陛下,臣以为用针灸令大皇子苏醒,再喂汤药。”一个太医壮着胆子建议,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皇上沉吟片刻,“你来施针。”



  “是,陛下。”



  ()



  .23xstxt.m.23xstxt.



  /102/102026/29845969.html

 

(http://www.ccfang.cc/novel/g3zW0lYO4W1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