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 > 第3章 八岁孩童震惊长安

第3章 八岁孩童震惊长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多武举学子还处在震惊当中的时候。


 李恪从架子上取下一张大弓。


 由于只有八岁,身材过于弱小,大弓在他面前,犹如庞然大物,就像一个成年人,手持四五米长的长矛一样。


 而且,想要拉动弓,不仅需要强大的臂力和巧劲,更需要双臂足够伸展才能拉动硬弓。


 “力气大又如何?那张弓那么大,我看他如何能拉动。”


 “没错,在下和这位兄台的想法一样。”


 “拉弓对体型要求也很重要,他一个小孩子,手臂那么短,拉动硬弓,简直痴人说梦。”


 通过第一关的武将学子们注视着场上的李恪,所有人都断定,李恪完成不了拉硬弓的测试。


 毕竟他只有八岁,身体都还没发育完全,怎么可能拉得动这么大一张硬弓呢?


 就在众人笃定之际。


 李恪右脚搭在弓柄上,双手抓住弓弦,左脚作为唯一的支撑点,手脚同时发力。


 嗡——


 弓柄渐渐弯曲,弓弦紧绷。


 一张大弓被李恪利用手脚发力,轻松拉动开来。


 这一举动,让全场武举学子惊掉了下巴。


 就连考官也对李恪刮目相看。


 一个八岁孩童,不仅力气惊人,就连智慧也远超常人。


 这样的办法谁能想得到?


 李恪的表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一百零八号学子通过测试。”


 “晋级下一关。”


 考官向全场大声宣布,同时,执笔在李恪的学号上画了一个圈,代表着通过。


 第一天武举考试结束。


 通过的武举学子可以在第二天进入朱雀门内继续考试。


 而那些没通过第一关的。


 运气好的,可以准备第二年参加。


 运气不好的,一辈子也无法再参加武举考试。


 ..........


 皇宫。


 尚书房。


 身着金色龙袍的李世民正低头批阅奏折。


 这时,贴身太监王海走了进来,弯着腰说道:“陛下,卢国公,卫国公求见。”


 李世民头也不抬道:“让他们进来吧。”


 “是。”


 王海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没一会儿。


 两个身着官服的男子走了进来。


 一个留着络腮胡,体型壮硕,好似屠夫,一个面向白净,高高瘦瘦,好似书生。


 前者便是卢国公程咬金。


 后者便是卫国公李靖。


 二人皆是凌烟阁功臣,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在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末将程咬金,参见陛下。”


 “末将李靖,参加陛下。”


 程咬金和李靖朝着李世民拱手行礼。


 “二位爱卿免礼。”


 李世民缓缓抬起头来,问道:“今天的武举,考试结果如何了?”


 “回禀陛下。”


 “此次武举共一百八十六名学子参加。


 “南方学子共五六十名,北方学子一百三十名。”


 “通过第一关的南方学子有二十名,北方学子有七十二名,共计九十二名学子通过第一关。”


 面对李世民的询问,程咬金如实告知。


 做为此次武举的主考官之一。


 他会在第三关,亲自到场,而第一关和第二关,则有下面的考官负责。


 “第一关就刷掉了近一半人?”


 李世民皱眉,历年来,科举和武举,都是朝廷十分重视的考试。


 科举,主要选拔人才,为江山社稷,黎明百姓谋福祉。


 武举,主要选拔武艺高强者,为国戍边,镇守一方,抵御外敌侵犯。


 可以说,这两项考试,是为大唐储备人才。


 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朝廷。


 国家方能强大。


 可是,刚才听程咬金汇报了第一关晋级人数。


 李世民心里有了忧虑。


 仅仅第一关。


 就刷下去半数学子。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就在李世民忧心忡忡之际。


 卫国公李靖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这次考试,在众多学子里,出现了一个八岁孩童。”


 “什么?八岁孩子参加武举?”


 还在沉思的李世民猛然抬起头,瞪大了双眼,表情无比的惊愕。


 八岁、


 这般年纪。


 都还没断奶呢。


 参加武举,简直就是胡闹。


 “谁让他参加的?”


 李世民觉得过于荒唐,目光看着程咬金和李靖,质问道。


 “禀陛下。”


 “大唐律令中,并没有年龄规定,所以......”


 李靖一脸尴尬。


 李世民沉着脸道:“所以这个八岁孩童参加了武举?是吗?”


 程咬金和李靖相视一眼,最后点了点头。


 “结果呢?”


 李世民问道,他已经预感到,这个八岁孩童可能凶多吉少了。


 “这个八岁孩童通过了第一关。”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惊的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光是第一关。


 就刷掉了一半武举学子。


 而一个八岁孩童却从中晋级了。


 这......


 李世民瞪大了双眼,无法消化这个事实。


 过了好一会儿。


 他才开口问道:“这个孩童姓氏名谁?”


 面对李世民的追问,李靖提醒道:“陛下,难道您忘了,参加武举的学子,姓名都会封存,只留下学号,只有高中状元者,才会有姓名。”


 经李靖这么一提醒。


 李世民这才想起,自己为了杜绝有人在科举和武举里徇私舞弊。


 特意颁布了许多政策。


 其中,封存学子名字,只留学号,正是政策之一。


 “那这个孩童的学号是多少?”


 李世民问道。


 李靖道:“一百零八号。”


 一百零八号。


 李世民暗暗记下了这个学号。


 同一天。


 八岁孩童通过武举第一关的消息。


 瞬间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一时间。


 全城热议。


 下到街边小贩,酒肆中的评书人。


 上到朝廷官员,富家子弟,见面无一不是在讨论着八岁孩童通过武举第一关的事情。


 所有人对此事感到惊讶的同时。


 也觉得不可思议。


 八岁,一个在所有人眼中,只会哭闹,懵懂的年纪,居然参加武举,还通过了第一关。


 放眼箍筋。


 这也是头一遭。


 ...........


 皇宫内廷。


 兴庆宫。


 后院。


 一道瘦小的身影正在习练拳法。


 他正是所有人议论的那名通过武举第一关考核的人——李恪!


 “还有两关。”


 李恪对于接下来两天的考核,充满期待。


 “殿下。”


 这时,一名宫女走进后院。


 “讲。”


 李恪停下动作,看向那名宫女。  

(http://www.ccfang.cc/novel/gOkB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