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登基吧,少年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脸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脸



  证据不需要给霍五他们送去,可这寿天万在庐州筹谋却是要让霍五他们晓得。



  算一算时间,滁州军已经集结完毕。



  邓健安排人,快马回含山县送信。



  ……



  当晚夜宴,庐州官员士绅,见的就是邓健、水进、霍宝等人。



  滁州军已经换装。



  铠甲还是之前的铠甲,只是铠甲外,多了白背心。



  糊涂的人还在猜测。



  “这是给老都统戴孝?”



  “不会是知府大人也出事了吧?”



  “糟了,穿的太鲜亮了。”



  聪明的人心中差不多有数。



  “白狗子?白衫军?”



  “这是两位大人从了教匪?”



  “肯定是巢湖水贼反了……”



  三十几户当家人,聚到一块,都是面面相觑。



  乔老爷子拄着拐杖,坐在上首,脸色青灰。



  事情到了最糟糕的地步。



  不管是弥勒教徒在庐州死灰复燃,还是巢湖水师重新上岸,这庐州已经不是朝廷治下。



  别人能投白衫,可是乔家却投不起,除非他不顾次子的前程性命。



  怪不得今日城门紧闭,全城搜查。



  ……



  少一时,庐州同知、庐州通判等官员,簇拥邓健、水进、霍宝等人缓缓而来。



  众人都起身相迎,看着这几人,猜测这些人身份。



  庐州同知没有卖关子,直接开口道:“这是滁州霍元帅麾下邓将军、水将军……”



  至于霍宝年岁小,没有在两人面前表明身份,庐州同知、通判就当他是邓健晚辈,没有特意介绍。



  “怎么是滁州?”



  “竟是滁州白衫?”



  “邓将军?那个驱逐了白衫军又投了白衫的曲阳县尉?”



  众人十分震惊,一时交头接耳。



  邓健大喇喇在主座上坐了。



  水进、霍宝坐在邓健下首。



  三人都比早上时轻松许多。



  庐阳城十万人口又如何?



  全城大搜了一日,民间军械都收缴的差不多。



  类似刘家那样危险份子,已经铲除干净。



  就算再有人折腾,也闹不住大动静。



  庐州同知知趣,眼见邓健等人不说话,就拿了那两封信与众人说了寿天万图谋庐州之事。



  “巢湖水师诸位将军受了冤屈,不愿背负污名,请滁州军入庐州助力……”



  说到这里,庐州同知叹气道:“巢湖水师是庐州子弟,府兵四万亦是庐州子弟,何苦同室操戈……若在滁州霍元帅主持之下,能和平解决此事,才是庐州之福!”



  庐州士绅心中咒骂不已。



  巢湖水贼该死,这不是引狼入室是什么?



  请神容易送神难呐!



  又骂庐州知府愚孝,孝子没有这样当的,忠孝忠孝,忠还在孝前头,怎么就忘了父母官身份,将治下百姓当成草芥?



  又骂寿天万不是东西,回乡造反就造反,作甚还惦记上千里之外的庐州?



  至于滁州军,反而不知不觉放在后头。



  隔着和州,就冲庐州伸手,也不怕噎着?



  还有这庐州知州与庐州通判,就这降了滁州军?



  就不能争气点儿,挣扎挣扎?



  要是没有搜查缴械之事在前,说不得还有人要闹一闹。



  有那个在前,还有刘家满门被剿灭的例子,谁人敢说不字。



  就是乔老爷子,颤颤悠悠,也没有做出头鸟的意思。



  乔大爷坐在老爷子身后,已经傻眼,显然也想到自家困局。



  一顿饭,吃的味同嚼蜡。



  直到宴席将了,邓健才开口:“滁州军素来仁厚,不愿强人所难,亦不留三心二意之人……明天上午,城门开三个时辰,去留自便……只是如今是战时,为防歹人串联作乱,每一户出城人口上限是一百,车十辆……”



  满堂肃静。



  乔老爷子脸色越发青白。



  乔大爷却是眼神烁烁。



  其他各家家主,彼此对视,各有思量。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但凡能留下,谁乐意拖家带口、背井离乡?



  河南道乱了,淮南道也乱了大半,迟早庐州也要乱。



  这样悄无声息换了主人,不经战事,也未尝不是好事。



  ……



  当夜,不少人家彻夜未眠。



  走,怎么走?



  留,怎么留?



  大家与滁州军直接攀扯不上,就往庐州同知与庐州通判两处私宅走动,求两人指点。



  庐州同知见着自家车水马龙的架势,不觉得意,只有心忧。



  如今他只盼着大家太太平平,庐州顺利过渡,否则闹出事端,他也要受牵连。



  “滁州军待士绅素来优容,早有传闻出来,如今滁州士绅子弟,多有在滁州军任职……”



  “滁州军已经占和州,不闻和州动静,想来是和平接手。”



  “滁州军法度森严,并无扰民之举,各位也当亲眼见闻。”



  “江南都乱了,朝廷越发顾及不到黄淮,如此世道,得滁州军庇护,对庐州百姓也是好事。”



  说到后来,庐州同知将自己都说服了。



  竟是觉得任由知府大人胡闹,迫使巢湖水师上岸搏命,生灵涂炭,还不如滁州军直接接手庐州。



  ……



  庐州通判,则没有庐州知府那样婉转,回答的十分耿直。



  “剩下的私产怎么办?能怎么办?人都跑了,产业自然充公!”



  “想要带嫡系南下,留庶子看家,发什么白日梦?邓将军不是说了,不要贰心之人。”



  “出去后如何?还能如何,生死由命呗!”



  “往哪跑?随意啊,反正天下都乱糟糟的,往哪跑都好不了!”



  两人一软一硬,结果倒是大同小异。



  除了两户外来户,祖籍在江南的,次日收拾行囊赶到城门口,顺利出城。



  其他庐州老姓都没动。



  包括乔家。



  “不能走……走了儿孙如同无根浮萍……”



  只是也不能就此投了滁州白衫,谁晓得滁州军能不能立住脚。



  百姓从逆还能称无辜,这官宦人家从逆,朝廷追究起来实没有好下场。



  “我已经这个年纪,又缠绵病榻多日,早走也是享了清福……可借治丧,观望些日子……‘七七’事毕,几方胜负也该落定……”



  若是滁州军立住脚,乔大爷这支投奔,也是给子孙一条出路;若是滁州没有立住脚,再观望就是。



  乔大爷哭求劝阻。



  乔老爷子却是一意孤行,交代完大事就吞了金。



  丧信传到庐州府衙,将邓健恶心的够呛:“老而不死是为贼!”



  他虽是放话让士绅自己选择,可为了防止万一,也都叫人盯着。



  这般动静,哪里瞒过人去?



  有乔家带头,另外两户不想离乡也不想归顺滁州军的人家当日也举丧。



  邓健的脾气,哪里受得了这样糊弄?



  立时下令拘拿三家家主,以“杀亲”罪斩首,籍没家产,家眷子女充苦役营。



  要说冤枉么?



  仵作出面。



  这三家老人,吞金、自缢、服毒,没一个正常死的。



  要说不冤枉,那做主的不是他们。



  口口声声说无辜,可这样为了解一时困境,忍心让父母自戕之人,又哪里算是好人?



  这些人就算投了滁州军,也不能用。



  “这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邓健直接教导霍宝、水进:“一个刘家在前头,都不能让他们畏惧,这样不知趣的人家就不必留了!”



  庐州士绅,噤若寒蝉。



  谁会想到看似好脾气的滁州军,出手会这样迅速狠辣。



  这三家加上之前的六、七家,两日时间,就有十来家士绅大户灰飞烟灭。



  这下是真畏惧了。



  各家各户安静如鸡,不敢有半点动作,生怕引得滁州军怀疑。



  ……



  那两户拖家带口的人家,是顺利出城,可没一个时辰就折返回来。



  欲哭无泪。



  是乘船回来的。



  巢湖水师出巢湖了。



  之前往滁州军求援的巢湖水师右军指挥安勇将军亲自率军,自肥水而上,来到庐阳城下。



  五百艘战船,密密麻麻横陈在肥水上。



  又有水师斥候上岸,打听庐阳消息,正好将这出城的两家堵住。



  得知滁州军昨日就占了庐州,安勇既是佩服,又是不安。



  佩服滁州军速度快,不安的是原本说好巢湖水师配合滁州军攻城,这来迟了显得不厚道。



  知府衙门这边得了消息。



  邓健带着水进、霍宝等人都迎了出来。



  站在城墙上,看着肥水上的战船,三人眼中都大放异彩。



  这就是巢湖水师,以后就是滁州军的水师。



  有了巢湖水师,滁州军征战就不拘于淮南一地。



  庐州同知与庐州通判也来了,却是忧心忡忡。



  怕巢湖水师迁怒庐阳,攻进城来。



  邓健已经叫人打开水闸,放安勇座船进城。



  安勇带了几个副将,匆匆下船:“我等来迟了,差点耽搁将军大事!”



  邓健摆摆手,道:“无碍!是老邓心急,一路走的快了些。”



  从安勇到和州求援,至今才三天半。



  这其中还有安勇折返巢湖水师的时间,又是一下子出动这么多船只,这已经算是快了。



  不管如何,庐州城到手。



  剩下的就是巢湖水师上岸,绕路到长江口。



  滁州军这两日,从延江众县征用民船,等着巢湖水卒了。



  届时,里外包抄,正可灭横在北关的船队。



  安勇并不耽搁,与邓健、水进等人寒暄后,就打算直接带船南下肥水。



  这是要送众水卒在北关附近登岸,好从那边南下到江边。



  邓健吩咐水进、霍宝、马驹子等人留守庐州,自己带了三千兵马,押送炮车、弩车,还有上千石粮食,直接登船,前往北关与霍五等人汇合……

 

(http://www.ccfang.cc/novel/hfcuf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