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大隋说书人 > 第437章 436.济安

第437章 436.济安



  第437章
 436.济安



  《丑娘娘》这个单口相声的笑点确实是很多。



  原本是天上六仙女,结果下凡时投了个夜叉胎,导致容貌奇丑无比。



  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玩的反差。



  再加上反差之下,六仙女那大智若愚的智慧,以及回宫后那种颇有些后世装x打脸的反差搞怪剧情。



  一个时辰的功夫,当道士的醒木落下时,包括李世民在内,
 三人心里都有股意犹未尽之意。



  不过,懂行的兄弟俩知道道长的规矩。



  眼瞧着对方起身拱手作揖了,也不说半点逼迫之言。并且,似乎为了照顾李世民的情绪,阎谦还专门对满眼“这孙子怎么不说了”情绪的李世民解释道:



  “世兄,这是道长这说书时的规矩。一个故事,每一场只说半个时辰,
 一天两场。不能多说,因为道长就指望把这个故事拉长,好赚些茶水辛苦钱。还请世兄莫要见怪才是。”



  自从来书馆听书后,他见过太多太多因为道长总是卡在最关键的地方而结束,闹的不开心的听众了。



  不过能不开心的听众也都是因为第一次来。



  多来几次后,熟稔了,也就知道,道长天天就指望这种故事来勾人,卖茶水钱。



  自己也犯不上砸人家的生意。



  更何况,每日半时辰书说完,在下午开场之前,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和友人聊天也好,躺在这种很舒服的藤椅上休息也罢,没人会多说什么。



  道长不卖酒,
 而就着茶,大家聊的一些话题也相当文明,
 颇有些文人聚会的意思,
 待着也舒坦。



  而听到这话,
 李世民先是把这种奇怪的规矩消化完,看了一眼从台子上面下来的道人,对阎谦点点头:



  “多谢贤弟,为兄知晓了。”



  这时,李臻已经走了过来。



  按照规矩,阎立德认识李臻,也认识李世民,所以大家互相认识介绍的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遂,起身:



  “道长,好久不见。”



  李臻笑呵呵的点点头:



  “立德兄,好久不见。”



  说着他一拱手,对着这个后面也跟着该哭哭该笑笑的将军问道:



  “这位将军是……”



  阎立德刚要回答,忽然,李世民自己起来了,微微一拱手:



  “在下李济安,军中任职,是立德世兄的表弟。”



  “……”



  阎立德眼里闪过了一丝错愕。



  不过他立马明智的闭嘴了。



  而李臻听到这个名字后,
 翻来覆去的在脑子里也不记得有这么一号“历史人物”,不过也不能小觑。



  看这人的年纪,和自己岁数差不多,
 可能会大一些,但绝对不多,可身上那件铮亮铮亮的铠甲,上面的鳞片错落细密,鼓起来如同一道又一道的沟壑山堎。



  这是山文甲。



  能穿这种铠甲的,通常都是在非常庄重的场合才穿。



  而且还不能乱穿。



  比如秦琼那件山文甲,作为从六品建节尉,他的山文甲要比眼前这个李济安战裙短上两寸。



  说明这个年轻人是有官职的,而且官职比秦琼还要高。



  如此年纪,竟然做到了六品以上的官员,无论军功是自己拿命拼来的,还是靠着家里面攒起来的,都说明这人不是什么简单的货色。



  想想也对……能和阎家俩铁憨憨称兄道弟的,在怎么次,也不会差到哪去。



  于是客气拱手:



  “贫道守初,见过李将军。”



  这时,小伙计很有眼力见的又给重新换了一壶茶。



  李臻正要落座,想着和兄弟俩寒暄寒暄……这几天就收了眼前这位的十文钱,生意做的稀碎。阎家这俩兄弟人脉广,好歹带点人过来听听书。



  忽然门口出现了一个人影。



  老杜。



  手里提着个包袱的杜如晦直接走了进来。



  “道长……呃。”



  当看到书馆里还有外人后,杜如晦先是一愣,不过能看得出来,老杜心里装着事,没什么寒暄的意思。



  等三人都看过来后,他只是礼貌的点点头,接着快步朝着李臻走了过来:



  “快来看看,是这种不是?”



  说着,他打开了包袱,里面装着五条色泽金黄的熏鱼。



  走进厅堂后,对着三人一拱手,但没任何交流的意思,来到了一处角落桌子上,等和三人说了声“少陪”的李臻走过来后,把包袱往桌子上一铺,直接低声道:



  “这五条鱼分别熏了三、三个半、四、四个半、五个时辰。”



  一边说,他一边拿起了那条看起来颜色最深,也是最干瘪的鱼干。



  用手指骨节“绑绑”敲了两声后,说道:



  “我刚才试了一下,根本咬不动。后来掰掉了一块,用水泡了。泡了大概半个时辰,这鱼肉直接就碎了。味道基本吃不出什么鱼味。”



  “嗯……”



  李臻应了一声,接过了那鱼干。



  这就是熏和蜡的区别了。



  如果是腊鱼,虽然质地坚硬,但用水泡发后却可以重新焕发生机变得柔软。但熏过头的鱼,确确实实质感已经脱离了肉的范畴,碎了也是正常。



  说穿了,老杜太急于求成。



  如果同样熏两个时辰,挂起来慢慢风干,那么无论过多少时日,反倒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过嘛……



  他知道老杜的意思,掰掉了一条鱼肉丢嘴里,一边嚼一边说道:



  “其实这样就是没鱼味,但保存的时间却能长一些。你看这几条鱼,你是不能捂的。但这种鱼干却不怕,哪怕捂着在夏天放着,只要布是干的都不要紧。保存得当,什么时候拿出来,什么时候就能吃,肯定不会坏。而且别看没鱼味,最起码是个饱腹的吃食,丢两条到水里,本身它就咸,煮成一锅碎肉鱼糜后,又能补充力气,又不算难吃。甚至掺杂一些野菜之类的也完全没问题。挺好,不差的。”



  因为还有旁人在,他没解释那么多。



  但杜如晦却听懂了。



  “嗯,是这个道理。那边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挨着河,如果到时真需要调度救济,那么最好是从夏日便开始一点点往北边贮存。合理分配,这样大家虽然可能会饿肚子,但至少不会说冬季时,因为没有一口吃的而饿死,对吧?”



  “就是这个道理。”



  俩人说的声音并不大。



  杜如晦明显是避讳着这仨人。



  俩人一看就是公子哥,另一个却是个穿着铠甲的将军。



  这种脱离于王权之下,自己琢磨的救灾之法,在不清楚对方人性时,最好是避讳一些。



  而阎家俩兄弟也不是什么傻子,人家不想让你听,特意去了角落里拉着道长聊天……在看他包里的鱼……



  铁憨憨兄弟俩理所应当的认为,可能杜如晦是个卖鱼的。



  找李臻是来聊咸鱼方面的生意。



  江南人有吃鱼干、笋干佐茶的习惯。这两年也逐渐传到了京城,这人可能是在和道长聊进货价或者是利润之类的。



  君子不可听也。



  再说……他们也听不清。



  于是,重新落座后,俩人一边喝茶,一边和李世民发出邀约,邀中午一起去吃个饭。



  虽然初次见面,可礼数不能缺。



  而李世民作为修炼者,他却能把这个守初道士,与那个书生的话语听个一清二楚。并且还能一心二用的一边和兄弟俩寒暄,一边竖着耳朵,想看看这俩人在那嘀嘀咕咕的聊什么。



  可听到了“捂着夏天也没事,不会坏”的说辞时,李世民的眼睛瞬间就看向了俩人手里。



  鱼。



  捂着都不会坏?



  腊鱼?



  不行啊,那东西太废盐了。



  可如果不是腊鱼,为什么会咸呢?



  军人的本能,让他的心神直接落在了那俩人身上。



  河鱼能当军粮么?



  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可以承认,若大军征战时,附近有河流,待战事稳定时,可以抓几条打牙祭。但如果是贮存的话,基本不可能。



  因为那玩意放不住。



  虽然可以做成腊味,但那需要大量的盐。



  谁会那么丧心病狂的舍得给军人这么浪费?



  所以寻常军粮基本还是以“肉酱”配干饼为主。



  那玩意的味道……



  已经吃了许多年的李世民自然不会觉得有多好。而此时此刻,那道人和那个商人竟然在聊一种“放多久都不会坏”的鱼肉?



  这会儿也顾不得偏见了,身为军人的本能,让他在听到了道人的话语后,瞬间起身。



  他的动静别说阎家二兄弟了,连李臻都扭过了头来看了一眼。



  就见对方大步而来,目光盯着自己手里的熏鱼,眼里全是探寻。



  李臻一下子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用他开口,直接把手里的鱼干递了过去。



  “……”



  杜如晦扭头看了李世民一眼,眉头微皱。



  但也不多说,而是对李臻说道:



  “但那种干鱼肉毕竟少了一些,我之所以让人分批次熏制,其实就是按照季节来划分。抓紧捕鱼,以四季对应熏制时间。这鱼干是冬日最后的底线,而其他时候……我犯难的是怎么保存这些油脂。人肚子里有油水,饿的就不会太快。否则平日里一条鱼就够,可没油水的时候说不得得两条……”



  “嗯,这倒是……”



  李臻点头,俩人继续交流。而随着阎家俩铁憨憨过来,李世民已经观察完了手里的鱼干。



  先敲,再闻。



  感受着那股烟熏火燎中透露着的咸味,他直接掰下来了一块味道最丰腴的鱼腹。



  确实,如同那书生所言。



  油脂仅剩下了一点。



  用手一搓,有一种刮蹭凝固猪油的感觉。



  好多油脂都被浪费了。



  但他没吭声,油脂,只是锦上添花。



  可要想真正填饱肚子,有力气杀敌,需要的却是实打实的肉。



  把那块鱼腹肉放到嘴里。



  很硬。



  如果不下点力气根本嚼不动。



  他用了力。



  顿时,没有任何水分的鱼肉被牙齿碾成了碎渣。



  嚼动。



  不腥。



  那股烟熏火燎的气味很重。



  但不算很咸。



  能尝出来盐味,可却比腊鱼那种齁咸齁咸的味道差远了。



  淡淡的,不明显。



  而与之相比……似乎这个味道更好吃一些?



  就是可惜,没什么口感,一嘴的渣子。



  但……



  想了想,他又掰断了一块鱼肉,绕开了纳闷的阎家二兄弟,自顾自的走到了自己的茶杯面前。



  春友社的茶杯都是陶杯。



  这玩意便宜,不怕摔。



  杯口很深,有点类似后世那种老式玻璃圆筒杯的感觉。



  把鱼肉丢进了自己的茶杯里,又把水添到了杯身三分之二处。



  攥着茶杯……



  忽然,李臻和杜如晦都扭过了头。



  二人的感应中,天地之炁一片燥热。



  那手法……



  “????”



  李臻有些恍惚。



  咋看起来那么眼熟呢。



  不过,顷刻之间,茶水开始沸腾。



  而李世民像是感觉不到温度一般,继续攥着,让茶水滚沸。



  高温的作用下,一股烟熏风味迅速和水汽一同,蔓延开来。而滚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停手了。



  原本的一杯茶已经消散的干干净净。



  鱼干,依旧保持着完整的形态。



  其实煮过干货的人都知道,干货海产这种东西,不在于你水煮多久。处理这玩意,是真的需要耐心的。得用水慢慢的泡才行。



  但李世民显然没这个认知,也不觉得有什么。



  水没了?



  继续倒。



  又一杯。



  咕嘟咕嘟。



  没了。



  再倒。



  第三杯冒泡时,鱼肉终于抵不住那种远超常人的压力,瞬间,化作了一杯浑浊的碎渣。



  “文冠。”



  就在李世民对着那杯碎渣发呆的时候,一直看着对方动作的李臻对小伙计喊了一声。



  “啊?先生。”



  “去,拿个碗,再拿几个勺子。”



  “哦哦哦。”



  刚才还在看着茶水煮鱼的小伙计赶紧跑到了厨房,拿着个空碗,几个木勺走了过来。



  接着很聪明的双手呈上:



  “这位将军,您请。”



  “嗯。”



  事关军务,李世民也没任何玩闹托大的意思,直接把茶杯里的浑浊汤水倒进了碗里。



  取过了一个木勺,率先舀了一勺,尝了一口。



  接着是杜如晦。



  老杜也拿着勺在碗里舀了一勺。



  而在阎家俩铁憨憨眼露明悟之色的走上前来,一人一勺后,最后留了个碗底给到了李臻。



  李臻浅尝一点,把最后剩下的给了眼馋的小伙计。



  “……”



  “……”



  “……”



  一屋子人不言不语。



  感受着嘴里那股……很新鲜的烟熏咸香中,带着茶底苦味的残留,李世民忍不住看向了杜如晦这个不速之客。



  拱手:



  “未请教阁下……”



  “诏狱司七品判官---杜如晦。”



  诏狱司的七品判官,说到底不算什么大官。



  可李世民却异常客气,拱手:



  “原来是杜判官,失敬失敬,在下李济安,军中任职。”



  他没报家门,杜如晦却看明白了他身上那件比叔宝兄战裙还长的山文甲。



  也不多说什么,拱手见礼后,就听对方问道:



  “敢问杜判官,此……制鱼之法何人所为?十鱼出几?可有制约?如何保存?……不知可否赐教?”



  听到这话,杜如晦看了一眼道长……又看了看这俩公子哥。



  最后看向了这个将领。



  心里首先有了一个判断。



  这个人……



  是个麻烦。



  身处军中,来历也尚不清楚。



  打探这些很可能是和军粮挂钩。而但凡和军队沾惹上的事情……



  处理不好,都是麻烦。



  眼下最合适的办法,是把道长从这里面摘出去。



  “将军客气,杜某误打误撞为之。”



  李臻一愣。



  虽然没想明白老杜干嘛这么说,但却选择了信任对方,一声不吭。



  就听老杜继续说道:



  “不过,若以斤数论,这种鱼干的话,十鱼出五,制约到没什么,只是消耗些时间。保存的话,按照道长之言,最好别捂着……”



  “这种捂着也没关系,只要不沾水,没什么大问题。”



  李臻给出了解释。



  “……”



  李世民眼里这下是真的满含意外了。



  这种……以他的阅历,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天底下最适合成为军粮没有之一的制鱼方法,其实并不是出自这个判官这……再联合刚才对方那种商讨询问的模样。



  这鱼……难不成,是这个道人教的?



  瞬间,眼神瞄向了李臻。



  不过……想了想,他暂时压下了心里翻涌的荒唐,姿态放的更低了:



  “请先生教我。”



  这话刚说完,杜如晦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问道:



  “将军可是要充当军粮?”



  “正是。”



  “……”



  得到答案后,杜如晦又看了一眼李臻。



  “敢问将军在何处任职?”



  “这……”



  倒不是说李世民不敢对杜如晦说。



  而是因为……他如果说了自己的真实情况,那么刚才对那道士说的谎言便不攻自破。



  自己欺瞒再先,而此法明明出自这道人身上,要是被对方知道了心生不喜……那不就糟糕了?



  但也就在这句话之后,阎立德上前一步:



  “杜兄,在下阎立德。”



  杜如晦一怔……



  “啊?……敢问……令尊可是……阎少监?”



  “……?”



  阎立德也一愣。



  李臻嘴角一抽……



  而看着愕然的阎立德,杜如晦站直了身子:



  “杜陵杜家,杜如晦,家父杜吒。”



  “……杜吒杜世伯?”



  阎立德和阎谦同时也站直了身子,躬身行礼:



  “原来是杜世兄,小弟失礼了。”



  “见过杜世兄。”



  兄弟俩赶紧打招呼,神色恭敬至极。



  而一旁的李臻则悄悄的叹了口气。



  行吧。



  (本章完)

 

(http://www.ccfang.cc/novel/iQzkv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