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儒雅随和镇国公 > 第252章 马车流行

第252章 马车流行

刘义之说着说着,见众位师生都露出一丝难以理解的神色,也意识到自己今日,说得终究是太超前了些。

农学院的师生,平日里进行的研究,是对作物的生长情况或是畜禽的发育情况进行研究。

虽然需要做许多的试验,却终究是弄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而陆遥给刘义之展示的化学一科,在刘义之看来,却是更加接近事物本质得多。

陆遥当时给刘义之展示化学奇妙之时,便拿出了许多有趣的试验。

例如陆遥寻了某种站在地上的苔藓植物,研磨泡水过滤,制成了紫色的液体。

然后取来透明的白醋,滴入几滴进去,紫色的液体竟然变成了红色。

又例如陆遥制作出使用酒精作为燃料的灯盏,引燃铜屑之后,竟然得到绿色的火焰。

而当陆遥问道,为何石灰之中加入食醋会翻滚出气泡,为何火药配方的几种材料混合之后,便能够引燃爆炸?

为何尿液有股子臊臭气,农家寻常施用的农家肥,到底是哪种成分对作物有真正好的作用?

这些东西,在刘义之看来,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或者说是看到的与事物的本质却是并不完全相同。

若是找到个迂腐之人,不说狡辩一番,没准便遁入了佛门,用各种禅机来逃避对未知的懊恼。

然而刘义之相信陆遥,作为自己的伯乐,陆遥的见识远非寻常人可比,甚至说来是不世出的天才也不为过。

既然陆遥如此去思考,便一定是有道理的,在刘义之心中,便燃起了穷究事物根本的欲望。

他有些失神,一旁的农学院老师小声提醒道:“院长,院长。”

刘义之这才回过头来,摸着下巴笑了笑:“今日刘某随口之言,诸位莫要往心头去,事件万物何其多也,关系到它们的学问,更是浩瀚无边。

到如今来说,刘某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但人生毕竟是短暂的,难以做到包容万事万物。

道理和学问更是无穷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去追求真理,却未必能够彻底揭开其面纱。

我与诸位既然能在学院相遇便是缘分,只希望我们能够在学问之上一路披荆斩棘,平生能够多揭开一些谜团。

这些话,也算是我的一家之言,与诸位共勉吧!”

那些前来参观学习的学子们,也被刘义之的话所感动,不由得激动而又热忱地看着刘义之。

有学生道:“老先生的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若能拜入老先生门下,学生真是三生有幸万死不辞!”

听到老先生的称呼,农学院的师生们不禁哑然,他们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刘义之的表情,又同情地看了看这学生,好似看一个傻子。

刘义之尴尬地摆摆手:“刘某成家立业得早,如今看来,倒也勉强称得上一声老字了。”

说罢却是开怀一笑,觉得有些意思。

带队参观的老师却是小声提醒道学生们:“这位便是大周呵呵有名的威远伯,咱们农学院的终生荣誉院长刘院长了!刘院长如今不过而立之年,你这家伙,年纪也比刘院长小不了几岁的,莫要乱说话了。”

又有老师赶忙打圆场:“学问却也是分先后的,院长学究天人,少年老成,却是当得起称呼的。”

刘义之摆摆手,让大家不要再计较,却是招呼大家坐下休息。

不过暖棚中的小板凳不多,除了刘义之和几位老师坐下之外,大多人都只能站着了。

刘义之道:“我听老师们说,你们都是立志学农,想要以农学造福百姓?

这个志向很不错,年轻人能有这般不错的志向,难得!”

听到刘义之的夸奖,众位预备学子乐开了花,他们既然立志学农,便听说过农学院有位神农威远伯院长,既是沙场悍将,又精心于农学,乃是他们的楷模。

刘义之话锋一转,笑道:“诸位既然立志,想必对农事并不陌生,那么刘某想问一问,你们认为,学习研究农学,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才能,才能将农学学好?”

听到刘义之发问,不只是预备的学生们,包括农学院的师生都陷入了沉思。

对于他们来说,刘义之可谓是偶像一般的人物,他的问题,在众人心中有着极大的分量,让他们不由得开始反思自身。

刘义之笑着招呼一名预备学生:“来,你说说看?”

那学生生得瘦削,一身书生长衫穿在身上,好似晾晒在竹竿上似的。

他有些怯生生地答道:“学生以为,应当有一个悯农爱农之心,还应当有肯于做事的勇气。”

众人皆是点头,刘义之也点了点头道:“倒是算在点子上,其他的同学,可有想法?”

预备学生们面面相觑,确实答不出太多东西了。

学院的师生,倒是有人跃跃欲试,想要说出心中的见解。

但刘义之压了压手,却道:“说实话,刘某并不擅长言辞。若是能如忠武伯那般,深入浅出的将道理平白讲解出来,让人容易理解,刘某倒是愿意现在给诸位讲上一课。

但刘某不擅长,所以还是愿意用实际,来让诸位感受一番。

大家都应当知道,农学并非泛泛而谈的学问,本就需要勤劳地在田间地头奔忙。

更甚至于,农学都不能照本宣科,也许我们在地处京城的皇家农学院研究出来的成果。

放在其他地方,却是不方便使用,还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土地状况,气候情况。

今日既然不在教室,而在暖棚之中,那么刘某便出一道简单的题目,当然也不关系什么考试,只是为了让大家体验一番。”

他站起身,走到一块种植西红柿的田地旁边,说道:“这块地里种植的番茄酸甜可口,诸位预备学员都看到了,西红柿生长的植株绑在竹竿上头。

那么我就以此为题,请诸位数清楚这块地里,有多少根竹竿?”

说罢他招呼一名老师道:“你来计时间。”

这名老师点点头,此时倒是没有别的计时工具,于是他口中数数,开始计时。

一听开始计时,这些预备学员便踊跃起来,跑到西红柿田旁边各显神通。

有的用手指一根一根的轻点起来,但暖棚之中的一块地也不算小了,一块地里头也得有数百颗番茄植株,那便是数百的竹竿。

所以这样做的学生很快便发现,每当他们数到数十位至多百十来根,便有些眼花开始纠结于是否有几根竹竿的谬误。

又有的学生,发现番茄植株之间,刚好留有一人小心翼翼地通过的空隙,便向老师报告了一番,得到允许后,小心翼翼地钻进番茄田中。

但他们明显没怎么真正干过农活,显得十分笨拙。

好几次,都险些摔倒,将番茄植株弄坏。

平日里负责照料番茄田的师生有些心疼,向刘义之投以询问的目光。

刘义之安慰道:“且让他们试试,若是有什么损伤,都由刘某承担吧。”

然而在这般狼狈的情况下,这些学生数起竹竿来,速度依然很慢。

十几位学生,只有一位,却是绕着番茄田反复绕了几圈,沉吟了一阵后,竟是来到了师生们的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学生若是计算不错的话,番茄田中的竹竿数量,应当在二百七十根。”

听到这个数字,负责照料番茄田的师生都是眼前一亮,对这名学生投以激赏的目光。

而那些还在番茄田折腾的学生们,却是更加焦灼起来。

虽然已经有人报出了正确的数字,刘义之却让大家稍安勿躁,让剩下的学生继续数竹竿。

那名率先得出结果的学生,在刘义之的示意下载一旁等候着,计数的老师口中继续念念有词。

又过了许久,数数计时的老师已经说到了六百多下的时候,才有学生陆陆续续过来,报出自己的数字。

有说二百七十一的,有说二百八的,乱七八糟不一而足。

十几个学生,除了最开始报数的学生之外,只有三人,数出了正确的数目。

等大家都围拢过来,刘义之招呼大家先歇息一番。

然后才说道:“我没有记错的话,番茄田中的竹竿数量,应当是九行三十列,共计二百七十支竹竿吧?”

负责番茄田的老师立马站出来道:“院长所言不错,番茄田中的数目,的确是九行三十列,共计二百七十支。”

听到这个结果,预备学生们表情各异。

刘义之看向那名最开始便得到正确结果的学生,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学生马复,见过院长。”

刘义之赞许地点点头,问道:“马复,某且问你,你是如何这么快得出结果的?”

马复有些不好意思,此时他正经受同伴们炙热的目光,小心翼翼地道:“这说来,因为学生家境贫寒,平日里除了读书,还需和家人一起做一些农活,所以对这些事情倒算是熟稔。

这番茄田开垦得整齐错落,所以学生便想,应当是有规矩可寻。

所以学生反复绕着番茄田走了几圈,便能确定师长们是规规矩矩按照一定距离间隔种植。

横平竖直的行列很容易数清楚,行不过九行,列也不过三十列,是决难数错的。

得到行列数目之后,两者相乘,便可得所有的竹竿数量。”

道理清晰而又简单,可说出来之后,其他的预备学生都是脸色一变,满脸通红。

九九乘法表在二百年前发明出来,早已流传于世间,他们这些读书人,在蒙学之时,便也会学习。

但是许多读书人,一心求取的是功名,而事关功名的各级科举考试,往往最重视的,便是锦绣文章,对这些实用之学问,却是很少提及。

再加上大多数读书人家中,即使不算殷实,也往往是举家之力供养,让他们不事生产。

更把算账之类的事情,当做旁门左道,不屑为之。

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的忘却实用这最简单的乘法口诀了。

即使是哪些没有这么强的功名心,早早地便开始干起了账房先生这种活计的读书人。

因为在他们所受的教育之中,都在教育他们如何迂腐守成,就算是在纸上的账目能够算清楚,却很容易缺失掉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能力,以至于现在不过是数起田地中的竹竿,都采用最笨的一根一根数的方法。

如今被马复点破道理,众人才发现竟然是如此简单,自己却没有想通。

刘义之见大家面露难色,笑道:“这个小小的题目,却是刘某,在从事农学这几年来,从所见而得来。

诸位莫要有何羞愧,你们的这些师长,在从事农学之时,也犯过不少如今日这般的错误。

这是为何?刘某想,便是死读书多了所致。

三七二十一,似乎小娃娃都会念,还当儿歌唱,可到头来许许多多的读书人,却连这样浅显的东西,也不懂得如何使用。

哎。。。”

见刘义之叹息,众人均是心头发酸。

刘义之摆摆手:“不是你们的错,也无需深究什么。

这一个小小的题目,却是要提醒各位,农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需要你们把书上的东西,贯彻到实际当中才能够做好。”

诸位预备学生齐齐深深鞠躬行弟子礼:“学生谨记院长教诲!”

刘义之又道:“诸位若是要学农,还需要清楚农人之苦。

你们看我们学院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是干农活的一把能手。

但他们很多人其实在最初的时候都跟你们一样。

那他们又是如何历练出来的呢?

除了有一颗求学爱农的心,这几年刘某带着他们,每年农忙时节,都会去附近的农家帮忙。

既可以推广农学院的新品种,也能锻炼大家的体魄意志。

所以大家若是有心进入我农学院,便要做好准备,到时候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刘某便会安排诸位先到田间地头,学习务农的技艺为先。”

 

(http://www.ccfang.cc/novel/kzuD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