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我要做皇帝 > 第八百七十三节 脑洞

第八百七十三节 脑洞

刘彻翻着奏折,一边看,一边心疼着自己的小金库。



  没有错,此番的赏赐开支,依然是走少府的帐。



  国库那边,周亚夫是两手一摊,一个子也不肯出的。



  这也怪不得他!



  谁叫刘彻现在太富了呢!



  旁的不说,单单去年,少府衙门在盐铁转卖这个买卖上,就赚了最少二十万万钱!虽然回收旧钱接近十万万,但也依旧是赚的盘满钵满。



  这还只是盐铁衙门现在只覆盖了全国的主要城市的成绩。



  若日后等到盐铁衙门把办事处开满天下,深入每一个县乡之后。



  这每年的利润,只能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



  除此之外,最大的进项,就是定向,哦不,反腐倡廉。



  仅仅只是济南王的倒塌,就给刘彻的私人小金库充值过五万金



  其他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也未刘彻的小金库,充值了接近这个数字的财富。



  换句话说,仅仅是反腐倡廉,刘彻就从贪官污吏与宗室蛀虫那里回收了过十万万钱的财富。



  这笔财富,已经足够维持汉军再打三场马邑这样规模的战争了。(当然不能计算赏赐)



  “钱啊,你真是个王八蛋……”刘彻在心里感慨着:“没有你,寸步难行啊……”



  一场马邑之战,让刘彻充分明白了,战争的开销究竟有多大,究竟能对社会经济造成多大影响。



  这么说吧,假如刘彻没有在之前四年,想尽办法,不要脸皮,到处捞钱。



  此刻,汉室财政就要因为马邑大战的胜利的开销而宣告破产。



  这个事实,现在就通过奏疏里的文字和数字,清楚无比的摆在了刘彻眼前。



  马邑之战,在作战过程中。汉家动员了过五万的野战作战兵力,以及五倍于此的民夫壮丁。



  为了维持马邑之战,每天,汉室都要消耗过一百万的钱财。



  这还仅仅是花钱。不包括哪些被彻底搬空官仓物资。



  也不包括抽掉的民夫壮丁造成的损失。



  更不包括,士卒们的军饷和津贴。



  若把这些都算上,折成现金的话。



  刘彻毫不怀疑,自己的小金库起码要用掉一半——至少四五十万万的财富,在不过两三个月中蒸。



  若再算上赏赐和抚恤的开支……



  刘彻整个人都要思密达了。



  辛亏。这是封建社会。



  壮丁和民夫,都是免费劳动力。



  幸亏,中国是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帝国,所以,那些官仓里的物资,不要刘彻掏钱。



  “朕得继续赚钱啊……”刘彻放下这些奏疏,叹息着。



  维持一个国家,很不容易。



  这个家,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当。



  现在,刘彻就面临着。要从其他地方收购粮食和其他物资,去填补被搬空的北方官仓了。



  而且,这个事情,还不能急着来。



  最少也需要两年时间,按月补充。



  不然的话,这样的大宗政府采购,恐怕会喂饱很多官商。



  他另外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赏赐下去了。



  万一将士们学明清的地主老财,把它们都存在自己家的地窖里。



  那该怎么办?



  财富假如被存起来,而不是流通起来。肯定会造成通胀紧缩。



  道理很简单,一笔过十万万的现金,淡出流通市场。



  社会就会出现钱荒。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刘彻还得担心。万一大家都把钱花出去了怎么办?



  在短时间内,一个过十万万钱的级大单,砸到市场上,尤其是北方的市场上,其破坏威力,将是核弹级别!



  所以。这个度要把握好。



  既不能让大家伙都把钱存起来,也不能让他们一下子花的太爽。



  这两种情况,无论出现哪一种,都不是现在的封建社会能搞定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士兵们把钱都存起来的可能性最高。



  因为,道理很简单。



  刘彻除了给钱,还给土地、房子、牲畜、工具。



  为士兵们提供一条龙服务。



  黑心老板为了自己的财政健康,毫不犹豫的用了行政手段,将大部分士兵的消费**,全部释放一空。



  对一般的百姓来说,有了土地、房子,牲畜跟农具,基本上也就没有别的花钱的地方了。



  这就意味着,他们会跟他们的先祖和子孙一样,把钱存起来。



  中国人自古就有储蓄意识。



  无论什么时候,存钱,都是正确的选择。



  然而,假如这些钱,进了百姓口袋,就不出来了,变成死钱了。



  刘彻恐怕就要泪流满面了。



  五铢钱的流通盘子本来就小,再没有了这笔钱。



  用新钱取代旧钱,然后进行金本位改革的步伐,起码要缓上三年!



  而且还会造成通胀紧缩。



  “朕得想个法子,让士兵们消费……”刘彻托着腮帮子,想了起来。



  忽然,他脑洞一开,将视线转移到了西南夷和南越。



  “王道,去将南越国上个月的奏疏还有蜀郡的奏疏拿来……”刘彻吩咐着。



  不多时,那两份奏疏就出现在刘彻面前。



  刘彻将这两份奏疏拿来,仔细阅读,然后露出微笑:“这个主意不错,这个法子不错,确实是个刺激消费,提振士气的好法子!”



  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来说。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重要?



  排名前两名的,毫无疑问就是土地跟妹子。



  倘若要在其中选择一个的话,那自然是妹子要好一些。



  尤其是当你温饱不缺之时。



  饱暖思****嘛……



  高质量的妹子,刘彻没办法给他们弄。



  但一般的妹子嘛……



  “去将宋子侯许九传召入宫……”刘彻吩咐下去。



  马邑之战后,西南夷那边,刘彻暂时没精力去弄了。



  当前要务还是要休养生息,积蓄国力和军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家就要无所作为了。



  僰人不是最擅长调、教高质量的僰奴吗?



  刘彻觉得。他们不应该只专注高端产品。



  这中低端的市场也大有可为嘛!



  就像后世的菲佣,有月薪几万几十万的,也要有月薪几千几百的嘛,要让普罗大众也可以消费嘛。



  这样有助于僰国的品牌树立和展。



  “还有。季心若到了长安,立刻让他来见朕……”刘彻接着又道。



  季心不是将老巢搬去邯郸了吗?



  邯郸歌姬,驰名两汉,天下无双。



  但……



  他们为何老喜欢用中国女子呢?



  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应该多出去走走嘛!



  以季心为的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应该起到带头的榜样作用,带领邯郸的歌姬产业,走向世界。南越国的交趾郡和日南郡的丛林里,就有很多野人部族,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歌姬来源嘛。



  顺便,还可以通过与南越的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沟通。



  刘彻确信,只有利益一致,让南越百姓,尤其是上层的贵族和官员。尝到自己是中国人的甜头,他们才会真心诚意的拥护中国的统治。



  还有比一起抓奴隶财,更能联系加深彼此感情的事情吗?



  更重要的是,季心是楚人,他对越人比较了解。



  反正,刘彻已经决定了,在本月的朔望朝时,进一步挤压和打击蓄中国奴仆的行为。



  有汉使户口本的奴仆的算赋,将再次飙升。



  从原先的五算,至少增加一倍。到十算。



  同时,加大对无业游民和贫民的移民度。



  重点打击丐帮的业务。



  学习****曾经的收容遣散制度,将所有的丐帮成员,统统管制起来。然后强制迁徙去怀化,去参加屯垦团。



  用军队的刀子和鞭子,强制他们劳动,自力更生。



  这样想着,刘彻就笑了起来。



  “这下就不怕士兵们不消费了……”



  刘彻相信,只要有妹子。为了妹子,汉军士兵和他们的家庭,肯定愿意消费的!



  至少光棍们会很乐意。



  即使那些有家室的下层士兵,也肯定不会拒绝自己多一个暖床的对象。



  而将西南夷和交趾的猴子部族的妹子统统抓到中国,给中国士兵当妻子或者滕妾后。



  这些地方,自然是可以兵不血刃就得到解决。



  没有了妹子,猴子当然会灭绝。



  怀化的薄世跟护濊军不就是这么玩的吗?



  虽然他们做的很斯文,也很体面,但终究,最终目的,就是消灭包括濊人、真番和三韩在内的民族,将他们,尤其是他们的下一代,全部变成诸夏,让他们的女子,尽可能的与汉人通婚,生下诸夏的子孙。



  所以啊,大棒兴国,后、宫救国,种马融合,才是王道!



  只是,这个事情,不能由政府出面组织。



  得披个马甲。



  再怎么说,汉家也是自诩‘王道之国’,刘彻也是自号‘仁圣之君’的。



  这吃相还是讲的。



  像贩奴啊或者捕奴这样的脏事情,应该由民间去做。



  甚至让别人去做。



  这样,就能将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了。



  “让季心靠个婚姻介绍所得了……”刘彻在心里想着,连名字,刘彻都给季心跟许九想好了。



  一个叫世纪佳缘,一个叫百合。



  破费特!



  这脑洞一开,刘彻根本就停不下来。



  他将注意力从消费问题上移开。



  他抬起头,看着墙壁上挂着的地图。



  马邑之战胜利后,刘彻一直在思考一个事情:怎么控制草原?



  毫无疑问,草原上,绝大部分地区,根本不适合农耕。



  即使适合农耕的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刘彻也不会大规模屯垦。



  道理非常简单。



  哪里是黄河的上游,华夏民族的母亲河的源头。



  后世的黄河为何浑浊不堪?



  不就是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吗?



  要知道,现在的黄河水可是非常清澈的!



  此刻,河套和河西走廊,植被丰盛,水草丰饶。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受此影响,黄河虽然汹涌,但水质清澈,而且,威胁并不是很大。



  若是河套和河西,因为植被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黄河泥沙越来越多。



  然后,这样的生态问题,又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土地荒漠化。



  那刘彻的罪过就大了!



  想想看,从战国开始,关中的三秦大地就是诸夏粮仓,天府之国。



  可从唐朝以后,关中残破。



  到了后世,沙漠化甚至威胁到了榆林,古老的三秦大地,成为了穷山沟。



  宗周的源地,秦帝国的家乡,汉家的核心,变成了一个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地方。



  这个锅,刘彻背不起,也不敢背。



  但问题又来了。



  既然不能大规模屯垦,汉室占了这些地方有毛用?



  “朕要做一个实验才行了……”刘彻在心里计划着:“就拿楼烦人来做这个实验好了……”



  正是因为这个脑洞有些大,刘彻拿不定主意,所以只好拿新归顺的楼烦人做实验。



  这样,即使失败,也没关系。



  不过是楼烦人吃点亏,刘彻赔点钱而已,除此之外,对汉家并无什么损失。



  正这样想着,殿外,有宦官唱诺:“骠骑将军觐见陛下!”



  刘彻连忙临襟正坐,保持好自己的天子形象。



  这很重要。



  尤其是在对义纵的问题上,尤其重要。



  自古外戚,都容易出问题。



  也就武帝命好,前期出了个卫青,温厚君子,老实人,皇帝让他干啥就干啥,从无怨言,也服从命令。



  而之后的霍去病,虽然年少轻狂,意气风,什么事情都敢管,什么话都敢说。



  他甚至直接插手储君人选,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迫使武帝的三个儿子全部出京,为刘据的太子地位稳固打下坚实基础。



  但,霍去病却偏偏是武帝的脑残粉。



  而且,除了打仗外,他对政治兴趣不大。



  即使插手储君之事,也是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



  纯粹是因为要避免他在前方打的正嗨,结果后院失火之事。



  但,整个汉室历史上,也就只有这么两个老实可靠还能打的外戚。



  而且,当霍去病卫青先后去世,卫霍外戚集团也立刻变色。



  李陵的下场,其实就是卫霍外戚集团角力和斗争的结果。



  不然,不可能生路博德这个霍去病的亲信,忽然之间‘老朽’‘怯敌’眼睁睁看着李陵踏入死地,见死不救的事情。



  也不可能有巫蛊之事了。



  有着这个前车之鉴,哪怕刘彻相信义纵。



  但他却不敢相信义纵身边的人。



  谁没有几个亲友党,拖油瓶呢?



  为了避免让义纵最终悲剧,刘彻觉得,开始就摆正君臣姿态,是最好的办法。(未完待续。)
 

(http://www.ccfang.cc/novel/oQeZVXzRepZ.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