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我要做皇帝 > 第九百一十四节 解决内忧(1)

第九百一十四节 解决内忧(1)

绵绵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了大半天后终于停歇。ap



  刘彻带着自己的兄弟们,穿过上林苑的小道,登临镐池附近的一座山峰。



  “治此阳池,可保上林苑附近数百里,百年无洪涝水旱之忧……”刘彻得意洋洋的指着远方已经动工半年的阳池工程,对着自己的小弟们说道。



  所谓阳池,既是放大版的昆明池工程。



  所谓阳池,山之南曰阳是也。



  顾名思义,此人工湖在一座大山之南。



  但,诸兄弟们都是战战兢兢,甚至没有敢抬头。



  因为,他们的这位皇帝哥哥又杀人了。



  淄川王与济北王,在月前自杀,国废为郡。



  在这两位王叔没死前,大家都是恨不得他们去死。



  但,真的等他们死了。



  大家伙却又莫名的恐惧和惊疑起来。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今天,济南、淄川、济北、胶西四王被朝廷如杀一彘狗一般轻松捏死。



  从头到尾,这四位连反抗的力气也没有,甚至于,他们连哼哧哼哧的声响都没来得及喊出来,就自杀了。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以彼及己。



  谁敢说,未来自己若是不小心犯法,一定能得到皇帝兄长的开恩?



  “陛下雄才大略,臣等唯顿仰望而已……”



  在沉默了半响后,常山王刘非终于出声。



  但刘彻却笑眯眯的打断了刘非继续拍马的举动:“兄弟手足,私下之间,就不要这么生分了!”



  “当年皇祖高皇帝打下天下,称帝于雒阳,依旧常常素服便衣,与宗室兄弟,如家人般……”



  这倒是事实,甚至于,如今汉室五日一常朝的制度,也是沿袭自刘邦当年五日一朝太上皇。



  只是……



  兄弟们心里都悄悄腹诽着:“若真有兄弟手足骨肉之情,何以今日方才想起要诏我等入朝?”



  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说的。



  诸位大王于是纷纷恭身而拜:“陛下隆恩,臣等敢不效死?愿永为社稷羽翼,辅佐陛下!”



  刘彻举目远眺,笑着道:“吾与诸位兄弟手足,久未相见了,来来来,皆来与吾说说,各自在封国的所见所闻……”



  刘彻将视线收回,在诸兄弟们身上转了一圈:“当年,父皇在日,就常常召集吾等兄弟,考绩功课……如今,父皇虽然殡天,但吾为长兄,当代父皇考较之……”



  听着刘彻的话,诸兄弟们都是低垂眉,没有一个敢质疑的。



  哪怕是刘荣,也乖乖的低着头颅,一副受教的模样。



  “淮南为朕之长兄……”刘彻却不打算放过他,笑着道:“就不必考较了,哪里有弟弟考较兄长的道理?”



  这话虽然轻飘飘,但每一个字,却都是一把把锋利的尖刀,直接插在了刘荣身上。



  让他立刻就跪下来,拜道:“臣安敢望陛下之项背?陛下躬行神武,承先帝之大德,治隆天下,德眸四海,臣虽远在淮南,亦深受陛下德沐……”



  “淮南王不必这么严肃,这么拘谨,这么小心……”刘彻却笑哈哈的打断了他的自辩,将他扶起来,亲切的道:“朕记得,淮南王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刘荣听得,只感觉背脊都有些凉飕飕的。



  不知不觉,汗水甚至湿透了自己冠服之下的内衣。



  刘彻的话,哪怕他是个傻子,也听得清楚了。



  每一个句话,每一个字,看似亲切,而且语气平和。



  但实则,全都暗藏杀机。



  此时此刻,在刘荣心里,一个个名字闪来闪去。



  赵幽王刘友,燕灵王刘建,这两位叔祖父的下场,更是让他手脚都有些控制不住的颤抖起来。



  刘彻却浑然不觉的说道:“淮南偏僻,不足以彰朕尊兄之内志,如今,赵国社稷无主,淮南王,可愿徙之?”



  若在刘彻没有说这些话之前,刘荣当然是一百个愿意了。



  但现在,只要想起赵幽王的悲惨下场,他就浑身一战,乖乖的低头:“臣无德且卑鄙,治淮南,尚且有所不济,不敢望邯郸社稷!”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之前那么多的铺垫,就是为了不让刘荣去赵国,让自己主动放弃赵王之位。



  倒不是刘彻不想对刘荣下手。



  而是,现在的客观条件,已经不允许刘彻继续对宗室诸侯王下死手了。



  在接连弄死了四位叔叔后,刘彻现在已经达成了宗室杀戮者的成就。



  再杀的话,就很容易让人惶恐不安。



  尽管,现在的刘彻,就算将所有的诸侯王全部喊到长安,一人赐一杯毒酒,整个天下也依旧歌照唱,舞照跳。



  最多会有人私底下腹诽和议论。



  但假如那样的话,刘彻的形象就要臭不可闻了。



  当今天下的百姓和人民,不可能接受一位连自己的兄弟叔伯都不爱的天子。



  所以,暂时来说,刘彻不可能对自己的任何一个兄弟下手了。



  当然,假如有人逗逼的想要自己作死。



  譬如搞出乱x的丑闻,或者弄出谋反的篓子。



  既然如此,那自然要先将刘荣排挤出赵王竞争队伍中。



  如今,见到刘荣自动自觉的退出赵国之争,其他兄弟们都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刘荣要是还在竞争这赵王之位。



  那大家伙的机会就非常渺茫了。



  自古以来,国立长君。



  在大哥还活蹦乱跳的时候,有好处或者大国,自然优先老大。



  就像当年高帝,即使不是那么喜欢刘肥,但依旧封其为齐王,使其拥有整个齐国江山。



  当时的齐国,可是庞大无比,几乎占据了整个东南的大国!



  今天的齐鲁诸侯,基本都是旧齐王国分裂出来的。



  现在,淮南王自动退出。



  那,大家的机会,就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许多人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赵国,可是有着两郡四十余城的大国。



  若未来马屁拍的好,未尝不能再吞并清河郡,变成一个三郡强国。



  更别说,赵国美女如云,赵姬貌美,倾于天下。



  基本上,除了刘端压根不想去赵国外,剩下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当赵王的。



  刘彻目的既然已经达到,于是就不再理会刘荣。



  他将视线投注在刘端身上。



  记忆里,重生之后,第一个来与他说话,并且好言相待的兄弟,就是这个史书上出名的问题儿童。



  “老六……”刘彻朝着刘端招招手:“吾打算让你去鲁地为王,坐镇曲阜!”



  “曲阜,天下名臣,有圣人之庙,文德富于海内,朕希望,你能如伯禽一般,为朕好好看守住圣人之庙!”刘彻笑着道:“昔者周公一沐三捉,一饭三吐哺!于是德盛于四海,伯禽行之,鲁乃兴盛!”



  当今天下,圣人毫无疑问,当然指的是三王五帝和周公。



  三王五帝之庙和周公之祀,都是国家最重要的宗教场所。



  至于孔子什么的?



  尊敬的称呼一声:仲尼先生。



  不屑的直呼姓名:孔丘!



  乃至于鄙视的,也可以大骂一句:孔野人!



  这都不是个事!



  刘端闻言,却是不紧不慢的低拜道:“陛下隆恩,臣弟敢不效死?”



  至于什么一沐三捉,一饭三吐哺这样的事情。



  谁爱学谁学。



  反正他刘端懒得学。



  在现在年轻的刘端心里,一条毒蛇,实则已经在渐渐抬头了。



  尤其是他步入青春期后,刘端的忧郁就一日胜过一日。



  他现,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



  每次一近女色,必定萎靡数个月。



  而那些俊俏的男宠,却能令他兴奋。



  这让刘端很迷茫。



  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不解。



  对他来说,在那里称王都无所谓。



  只要没有人来打扰他来非议他就可以了。



  刘彻却是笑眯眯的看了看刘端,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对于小清新和喜欢装比的家伙们来说,刘端这个问题儿童,简直就是他们的克星。



  有刘端坐镇曲阜,什么鲁儒一类的家伙,估计就要永无宁日了。



  这就叫物尽其用。



  将刘端的事情搞定,刘彻就看向了其他兄弟。



  这些兄弟,可没有一个善茬。



  哪怕是看上去忠厚老实的刘余跟刘,其实,也没有那么忠厚老实……



  根据绣衣卫的报告。



  刘余这个刘彻印象里浓眉大眼,看似老实的家伙,居然是个潜在的大仲马!



  猜猜看人家现在有多少个妃子了?



  八十多个!



  而且,这货为汝南王四年不到,就将王宫规模扩大了三分之二,每年,都刚刚好将规定的征调民夫限额用完。



  刘彻看到这个情报时,就差没摔倒在地。



  于是,对他的同情和怜悯,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亏朕还担心你忠厚老实,怕你吃亏。



  结果你在汝南声色犬马,大修宫室,甚至日子比朕过的还舒服……



  这种感觉,就像后世你在地铁通道里看到一个残疾人,可怜兮兮的趴在地上,于是,你于心不忍,将等会要去吃饭的钱,拿出一半,接济给他。



  结果,等你下午下班的时候,却看到那位可怜兮兮的残疾人慢悠悠的从地上爬起来,数了数今天的收入,然后掏出一部肾7开始呼朋唤友,打算今天晚上去某个会所大保健。



  你那个时候的心情有多糟糕,刘彻的感觉就有多糟糕。



  至于那刘?



  这货虽然连绣衣卫都报告说:王无多志,亦无多兴,素爱清净,喜独居,不爱奢靡。



  但有了刘余的前车之鉴,刘彻还真不敢保证,他有没有在演戏?



  毕竟,人家的后代里可是出了位面之子的!



  刘非也是如此。



  谁知道,他是不是故意在显露肌肉,好叫人以为他是个肌肉达头脑简单的货色?



  反正,刘彻就记得,当初夺嫡时,这位虽然心急了点,毛躁了点,但却也有所表现才能。



  而刘氏素来出影帝。



  这不能不防!



  至于剩下的兄弟们,则都太小了。



  现在来说,不必考虑他们。



  在事实上来说,在排除了刘阏和刘端、刘荣后,剩下的这些兄弟,其实都是刘彻已经摆上了棋盘的棋子。



  只是可惜……



  “又被刘荣逃过一劫了……”



  若按照原计划,这刘荣,十之会成为被刘彻利用完就扔掉的棋子。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天下人不太可能接受或者说想看到,刘氏再死一个诸侯王,尤其是嫡系的先帝血脉,国之长子。



  真要出现那样的事情。



  刘彻好不容易维系和经营出来的形象就要毁于一旦了。



  “朕也没有那么多闲工夫与东宫再勾心斗角了……”刘彻将目光投向北方。



  根据绣衣卫匈奴司最近策反的几个匈奴贵族传来的报告。



  匈奴主力已经越过了伊列水,朝着中亚挺进了。



  那是一支庞大的远征军。



  单于庭本部倾巢而出,总计有十一个万骑西进。



  除此之外,还有西域三十六国的仆从军。



  总计兵力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十五万骑。



  其威势让整个草原侧目,让整个世界哗然。



  十五万匈奴铁骑,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汉室举全国之力能够抗衡和击败外,几乎不存在能抵抗的力量了。



  横亘在匈奴铁骑面前的大宛国,刘彻估计,他们撑不过今年夏天!



  历史上,李广利统帅数万骑,万里远征大宛,也不过花了一年时间,就让大宛人杀其王,献其头。



  如今,匈奴西征,可比历史上的汉骑远征要容易许多。



  最起码,后勤补给就不是问题。



  而大宛一下,中亚的门户就对匈奴人敞开了。



  匈奴人向西,进入中亚腹地,征服康居、塞人,将匈奴国土延伸到阿姆河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近在眼前了。



  刘彻相信,月氏人或者说贵霜王朝,必然不会坐视匈奴大军西征。



  中亚的希腊城邦们跟印度的希腊征服者们,也必然会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匈奴西征。



  但,不管是希腊人还是月氏人。



  他们加起来,也打不过匈奴人一只手。



  一旦匈奴征服中亚,并且稳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统治。



  那对汉室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所以,内政问题和隐忧,必须尽快解决,哪怕做出一定妥协和让步。



  只要东宫方面不再出来干涉政务,刘彻就可以腾出手来,积极稳妥的对匈奴下手了。
 

(http://www.ccfang.cc/novel/oQeZVXzRepZ.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