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香浓春暖 > 第105章 第 105 章

第105章 第 105 章


 顾老爹与顾老太比李云华先回来,  媒人拿出了一支银簪子出来帮郑家说媒。


 “郑家家底儿薄,也没什么好东西拿得出手,这支银簪子是郑家寡母戴了二十多年的,  这也是当年郑家给她的聘礼,  不管家里穷到什么样儿,  她都没舍得卖掉。她托我把这簪子拿了过来当定亲的礼儿,  若是你们家看得上郑宝柱,那便收下这支簪子罢。”


 顾老爹与顾老太都明白顾欣的心思,  也没说多话,  直接把簪子给收下了。


 “那就选个黄道吉日罢,  三媒六聘什么的,那是大户人家才有的礼数,既然亲家家境普通,  我们也不强求了。”顾老太说得很爽快:“不过也不能太省,小定和大定还是要有个交代,亲家也得表示点心意。”


 媒人心中一咯噔,  小定大定都要表示点心意,  这求亲已经把郑家唯一值点点钱的银簪子给送了,  这两个日子里头郑家寡母又该送些什么呢?


 “随他家表示,  反正要有。”顾老太接着解释:“哪怕是端午送一串粽子,那也是他家的意思,说明他家重视我们家欣丫头,  可不能就借着一个穷字,  索性什么东西都没有。”


 “嗳嗳,  那倒是的,难得见着婶子您这样开明的人哩!”


 媒人这颗心才放回到肚子里头,原来只是要意思一下,  井不是追着要金子银子,这倒好办,这桩媒肯定能说得成。


 郑家虽然穷,可郑家寡母是个讲究的,听村里人说,她每年过节的时候都会要儿子送点节礼给教书先生去,肯定也短不了亲家的东西。


 顾家也是个讲究人家,把自家姑娘看得重,希望亲家重视她,所以小定大定这些日子规定的礼不能少,不管多少总归得要有,说明婆家在意她——这样的两家还真是配得上哩。


 “那就行,你回去给郑家说,簪子我们家收下了,生辰八字你也带过去,让他家去合一下,再来算几个黄道吉日来下小定和大定礼,到时候我们家欣丫头准备好了出嫁的东西,该送去他家的,一样都不会少。”


 “好好好,我这就回去跟郑家说。”


 媒人的脚甫才踏出门,李云华便开始在一边嘀嘀咕咕。


 “娘,小定大定总得要见着银子罢?就算是他家去借,也能借到银子的,你怎么能说没金子银子也可以呢?我们家把姑娘养了这么大,不可能就这样送出去了。”


 李云华心疼,别人家嫁个女儿,不说多了五两十两的聘礼总能拿到,可是轮到自家阿欣身上怎么就不一样呢?以前那个王家还给了个绞丝手镯子,可今天这个郑家却居然只给一支银簪子,这么薄薄的一片,都花不到一两银子就能打出来,这也太便宜了他家啊。


 她原来计划着,两个女儿成亲,每个至少要能拿到十两,二十两银子足够给顾宁娶媳妇,贴补家用了,可现在看着居然是一分银子都要挣不着了,不免有些气恼——她两个女儿都是白生了吗?


 “瞧你说的什么话!”


 顾老太有些不高兴:“人家郑家是能借到银子不假,可是这借的银子终归要还,你就能安心看着欣丫头嫁过去就要帮着还账?你这个做娘的能看得过眼?人家郑家穷,出不起这笔银子,你又何苦要步步紧逼呢?”


 “可是这事传出去,人家免不得要笑话咱们家,别人家的闺女聘礼能收十两,我们家阿欣就得了一支银簪子,街坊邻居们会怎么说?”


 “嘴巴在人家身上,随他们说去呗,再说了,只要你不朝外边嚷嚷,谁知道郑家给了多少聘礼?”顾老太很威严的看了李云华一眼:“只要阿欣日子过得舒服就行了,我们顾家不需要那些虚的东西。”


 坐在一旁的顾得欢默默点头,顾老爹和顾老太还真是三观正。


 大周虽然对于女子比她想象里的宽容,可毕竟还是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舅母李云华这种榨取女儿价值为儿子换红利的想法,应该是当代主流,也不好去评价她太多——毕竟她就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


 然而顾老爹和顾老太为人处世的宗旨和态度,却让顾得欢刮目相看。


 顾敏被休回娘家,一般人家都会对这女儿没好声好气,有些甚至根本不让她进家门,觉得她把娘家的脸丢尽了。然而顾老爹和顾老太却一点都没嫌弃顾敏和她,亲热的接纳了她们娘儿俩,住在家里多年,从未听到过一句埋怨。家里虽然穷,可吃穿用度都不少她们一分一毫,顾欣顾曦吃什么,她也吃什么,顾欣顾曦添了一件衣裳,她也能穿上新衣。


 方才顾老太说的话,真是全心全意的在为顾欣打算,若是按着李云华说的,郑家去借了银子来娶顾欣,顾欣嫁过去就等做牛做马的还债,那她的日子便过得艰难了。


 顾老太说得好,小定大定这些重要日子需要的礼数,一样不能少,说明婆家人重视这个儿媳妇,然而却没规定非得要金子银子,只要能表达心意的便很好。这样一来,既能顾全郑家的体面,又能让顾欣被婆家人看重。


 郑家果然很重视,媒人隔两日便回来了,拿了一张纸过来给顾家看。


 请人排了双方的八字,样样都能合上,大吉。


 另外把小定和大定以及成亲的三个日子都送了过来,每个日子后都还标了要送的礼数。小定是一套顾欣穿的春装和鞋袜,大定是一对银角篦和一对手镯,成亲那日的礼数是照着禹州城里寻常人家用的来,没有短少一分。


 顾老太看过以后点头道:“就这样罢。”


 媒人见顾家同意了,欢欢喜喜去郑家回信儿了。


 “郑家还真是个讲究人家。”顾老太挺满意:“一对银角篦虽说值不了什么钱,但也是人家的心意到场了。”


 她看了看李云华:“这些东西都给欣丫头带回去,你别老想着要留点啥下来,咱们还得添点东西让欣丫头带着过去,女孩子没陪嫁撑腰,到婆家直不起身子,人家会说咱们是卖女儿呢!”


 李云华哪里敢出声,只能点头答应着。


 家里也不知道攒了多少银子,居然要让顾欣带些去婆家,那不是给外人花了吗,想想都觉得肉疼,她生的这个姑娘,可真真是一个赔钱货。


 “今年咱家喜事多哩。”


 顾老太看了看周围几个晚辈,一脸舒坦的笑容:“敏儿五月份嫁人,欣丫头十月成亲,好事都凑到一块儿了。再过两年欢丫头,宁哥儿也该讲人家了,咱们顾家可是喜事连连呐。”


 “阿婆,我不要成亲好不好?我就到家里住一辈子。”


 顾曦听着没点她的名字,心里头挺高兴:“还是家里好,我才不想去别人家呢。”


 李云华扬起手就拍了下她的头:“看你说的啥话,哪能到家里呆一辈子的!”


 看着她娘鼓着眼睛瞪着自己,顾曦有些害怕,摸了摸脑袋,掉了几颗眼泪。


 “傻孩子净说傻话!”顾老太赶紧将她拉到了自己身边:“你年纪还小,自然不知道这事情重要性,这女人总归是要嫁人的,嫁了人才有自己的家,才会有自己的儿女,才会将你的血脉延续下去。嫁了人不是说跟娘家不来往,以后你一样可以带着儿女回娘家来走动,想到这里住一段时间也可以住的。”


 顾曦转了转眼睛:“是哦,姑妈也带着欣姐姐在家里住了好几年呢。”


 李云华气得要命,用力掐了顾曦一把。


 这孩子嘴巴就喜欢胡说,这大过年的净说些不吉利的话,顾敏回娘家住了六年半是因为被休回来了,可顾曦还满脸的羡慕!


 哎呀呀,真是气死她了。


 “娘,你干嘛掐我啊!”顾曦跳起来,抓起绣绷就朝外边走:“我和阿婆说话哩,你怎么净到旁边拍我掐我的,你还是不是我娘啊!”


 顾曦气哼哼的跑了出去,顾老太瞥了李云华一眼。


 “曦丫头还年纪小,不懂事,你跟她计较这么多作甚?她说她的,你听着就是,等她长大了,自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李云华没有吭声,她已经习惯了,婆婆说话,她就只有听着的份儿。


 “你去厨房准备饭菜吧,我这边和欣丫头再说说话。”


 李云华应了一句,乖乖的离开了。


 心里即便有万种想法,可毕竟婆婆便是婆婆,自己还能与她去顶嘴不成?想要能在自家说起话,只能指望着顾含章中个进士,在吏部授了官,放了外任她跟着去,那才是她能说得上话的时候。


 “欣丫头,阿婆和你聊聊你这桩亲事。”顾老太抓住顾欣一只手拍了拍:“这是你自己选的汉子,到时候有什么事情都得你自己受着,娘家最多是帮忙说几句话儿,可真正要被磋磨的是你自己啊!”


 顾欣眼睛一热,眼泪珠子滚了下来。


 阿婆这话实在贴心,让她忍不住想掉眼泪。


 幸得今儿已经初十,要不是她娘见了又会说大过年的掉眼泪不吉利。


 她赶紧擦了擦泪水,点了点头:“阿婆,我省得,郑宝柱是我相中的,我觉得他应该是个有担当的男子。”


 “他家穷一点没事,只要大家一块儿使劲,总不见得会穷一辈子。”顾老太叹息一声:“莫欺少年穷呢。”


 顾得欢在旁边听着忽然也有些伤心。


 阿婆嫁给阿爷的时候,家里虽然已经败落,可那时候多少还是有点银子,但是后来日子越来越落魄,最后竟然搬到了西城住着,这一住就是三十年,原以为穷日子要过到头,可没想到现儿又住上了三出三进的院子。


 这人生大起大落的,阿婆也算是经历过风雨的人啊。  

(http://www.ccfang.cc/novel/openr6kEe7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