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诸天:开局九阳神功 > 第90章 真龙之气,至圣至毒

第90章 真龙之气,至圣至毒



  “吴王上朝,众臣入殿!”



  一众文武百官入殿入列之后,李善长率文武百官跪下向朱元璋劝位登基!



  “四方群雄已铲消怠尽,远近官兵也无不归心。”



  “日月星辰皆备于陛下,乾坤再造,正当于此时!”



  “臣率百官,再次泣血上奏,叩请陛下早正号位,以慰臣民之望!”



  朱元璋端坐于上,也不知心里是否乐开了花,表面上却严肃淡漠,似真的不在意。



  于是,便进入了古礼三请三让的节奏了。



  “各位的心意咱领了,但是元璋功浅德薄,岂敢妄自称尊哪?”



  “不准。”



  这是第一请,第一让。



  “陛下!”



  “陛下!!”



  “陛下!!!”



  “不要再这么叫了。”



  “陛下屡屡谦让,显见明主圣君之德,足可感天动地。”



  “臣等叩请陛下,念及天下苍生之厚望,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早日即位开元。”



  “小明王是天下之共主,即使要即位开元,也应由小明王即位。”



  “咱元璋绝不敢僭越!”



  “不准!”



  朱元璋摇摇头,第二请第二让。



  “陛下!陛下!!”



  一众文臣武将磕头不断,山呼不已。



  “不,陛下这绝不是僭越!”



  “小王韩林儿才是功浅德薄,全赖老父余荫而为小明王,实则名不正,言不顺,今日我韩林儿自废小明王之位,恭请陛下登基!”



  只见一位身穿王袍的小明王韩林儿突然出现。



  他走到众人面前,亲手摘下头顶王冠,脱去身上王袍,跪倒在地,匍匐在朱元璋脚下。



  朱元璋立时惊起,走了下来,欲扶起韩林儿。



  “这这……小明王,这不可啊,这不可啊,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韩林儿却是五体投体,死命磕头不断,磕的额头冒出血花。



  “不!陛下今日若是不答应我,我韩林儿就磕头磕死在这儿,以血荐陛下登基!”



  朱元璋状似手足无措,为之奈何。



  “小明王啊,怎可如此,怎可如此啊……你这是让元璋如何是好……”



  韩林儿再一次狠狠磕头,大声喝道:



  “恭请陛下开元建国,登基为帝!”



  顿时,身后一众文武百官齐声附和!



  “恭请陛下开元建国,登基为帝!”



  “恭请陛下开元建国,登基为帝!!”



  “恭请陛下开元建国,登基为帝!!!”



  三请三让,流程结速!



  不知何时,朱元璋已经走位上位,一声叹息。



  “唉……众卿家且都平身吧,咱答应就是了。”



  韩林儿听到这话,才敢停下磕头,抬起满脸都是血的头,又急忙道:



  “陛下!陛下,臣韩林儿请陛下答应臣一件事。”



  朱元璋眉头微皱,略一沉吟后就问:



  “哦,韩卿有什么事,请说吧。”



  “臣自幼性喜游山玩水,听闻海外有无数名山盛景,珍奇无数,臣心幕之,臣请陛下给臣造一艘大船,派上精兵三千护卫,让臣能远出海外游山玩水,好不快活,还请陛下答应!”



  “咱,准了!”



  于是,就这样,一场大戏,就此结束。



  人群中,胡惟庸偷偷抬起头,暗地里目瞪口呆。



  这样的操作,也太粗陋儿戏了吧?



  看似皆大欢喜,实则隐患重重。



  韩林儿如果没死,而是远出海外,上位真能放心吗?



  同样是在人群中,李善长抬起对四下张望,眉头深锁,那个人,这肯定是那个出的馊主意!



  可恶!上位难道不明白,韩林儿如果活着,绝对是有可能影响大明皇朝立身根基之人啊……哪怕韩林儿刚出海就死了!或者说,那时他死不死都不重要了。



  也同样是在人群中,刘伯温抬起头,脸上却是松了一口气。



  王明,王大人,果然是你回来了,也只有你才能让上位改变主意,形成这样最好的结局,最好的不会让人心寒的结果。



  ……



  晚间时分,朱元璋的书房,屋里只有朱元璋和王明两人。



  “好了,今日之事算是了结了,你怎么想?”



  “咱怎么想重要吗?这不重要,总不能让小明王和你一起死啊。”



  “咱朱元璋有今天离不开你这个大神仙,咱又不敢杀你这个神仙,现在好了,咱都按你的意思来了,这样你没话说了吧。”



  “呵呵,听着还挺不服气啊。”



  “呵,咱当然不服气,咱只知道,斩草不除根,春风春又生!”



  “韩林儿今日不死,日后咱的大明江山,肯定会有无数野心家借韩林儿子孙的名头来造咱大明的反!毕竟,是咱朱元璋欠他韩家一个江山!”



  “屁!都是屁话,标准腐朽上位者的思维模式!”



  “朱元璋啊朱元璋,你说你还没登基呢,怎么现在就变的这么蠢了呢?”



  “别拿你小农思想的小心眼思维模式来思考政治可以吗?”



  “啥?小农思想?什么意思,咱本来就是农民出身,但是你说咱小心眼?咱不服!”



  “咱怎么小心眼啦,咱说的都是实话,咱在史书上学到了教训……”



  “史书只告诉了我们,人类从未在历史上学到教训。”



  “你……咱说不过你,李善长,刘伯温都说不过你,谁叫你是神仙……”



  “行了,行了,我得承认,韩林儿死了,确实有不小隐患,但是他今日没死远出海外,却有三个好处。”



  “三个好处?哪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韩林儿没死,所以廖大虎不用去陪葬了,夫人也不会因此和你生气大吵一架,影响你们之间的夫妻感情,而且你身边的廖二虎也不会伤心难过了,你说这是不是好处?”



  “什么?什么意思,咱只是让廖大虎杀了韩林儿,廖大虎为什么会去陪葬?”



  “你让胡惟庸那个‘聪明人’去传话,说什么不好说的话要他传达,胡惟庸那人多聪明啊,稍稍想一想就明白了,你提前给廖大虎封赏将军和爵位,这不就是明摆着为此事要补尝廖大虎吗?这么大的封赏,又是什么忠义候,廖大虎还不能只能用命来报答啊,正好也能有个交代……怎么?难道不是?”



  朱元璋听到此时暴怒!



  “咱!咱那确实是要补尝大虎没错,可咱没想让大虎死啊,咱是想等大虎‘不小心’害死了韩林儿后,咱正好有借口,剥去他的上将军和爵位来惩罚他做为代价啊……”



  诶?这似乎也是一种可能啊?



  王明回忆起原剧情里朱元璋的前后反应,似乎,好像,这样解释也确实可以。



  “是嘛,可是,要不是我及时出现,胡惟庸那个聪明人,可就准备这样跟廖大虎摊牌的,你想想,按照廖大虎对你的忠诚,他会不会这么做?”



  “呃……这……”



  朱元璋仔细认真的想了想,叹气一声。



  “确实,胡惟庸师承李善长,都是一样的心眼极多,还真有可能这样传话给大虎,这确实是咱没想周全,咱应该说的更明白些才是。”



  “大虎如果因此死了,妹子确实肯定要和咱大吵一架……行吧,这算是一个好处,还有两个好处呢?”



  “第二个好处更好,你想想,若是今日韩林儿死了,你忠诚的侍卫大虎因此陪葬,这文武百官们知道后包括李善长,刘伯温,还有你的兄弟汤和,徐达他们都知道此事后,会不会因此兔死狐悲,不寒而栗呢?”



  “是,这也许会加重你的权柄威严,但却让你日渐离心离德,你活着一日,他们一日不敢反抗你,但他们越来越敬畏你的同时,也越加远离你害怕你,终有一日,你将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可能除了马秀英以外,没人再和你说真话,没人敢和你说真心话了……这样的结果,也是你想要的吗?”



  朱元璋听到这,背后渗出无数阴风冷气。



  “咱,咱当然不想这样,可是咱真的不是,咱也不知道咱这是怎么了……”



  王明此时正色道:“你须知一件事,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你现在还没当上皇帝,可皇帝绝对的权力已经开始腐败你的心智。”



  “这件事或许你本心不是如此,但你的所言所行在潜意识下都让你做出了这个决定,做出了这样最差的决定!”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最简单容易的做法。”



  “你须知,真龙之气至圣也至毒,最能侵蚀人心,腐败人心。”



  “你当警惕此事。”



  “我想,你也不想自己最终变成元顺帝那样曾经最讨厌的人吧?”



  朱元璋呆若木鸡般的喃喃自语:



  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真龙之气至圣也至毒,侵蚀人心……



  最终变成曾经最讨厌的人……



  良久,朱元璋深呼吸,恭恭敬敬的向王明一拜。



  “明哥,元璋受教了。”



  “哟喝,又叫我明哥了啊,好,看在你快要当皇上了,还愿意叫我这一声明哥的份上,也不枉我如此费口舌来点醒你了。”



  “那好,看在这个份上,我也乐意当你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是何意?”



  “呃,这是西方国度的一个谚语故事里的词,意思是……”



  王明简要的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故事说了出来。



  朱元璋听完后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和‘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意思差不多,西方国度倒也有些先贤智慧故事。”



  “好!明哥,你来做咱头顶的这一把警示之剑,咱就放心了!”



  “咱不想咱以后会变成咱最讨厌的人!”



  “嗯嗯,那就好。”



  “明哥,第三个好处呢,你还没说呢?”



  “哦,第三个好处啊,是我的一点小小私心,韩林儿远走海外游山玩水,你还有你以后的大明皇帝,肯定会关心韩林儿的动向,而且我会招呼廖大虎那家伙护送他去海外时,顺便去什么钓鱼什么什么岛,什么朝鲜,高丽,小日子国,南洋,吕宋之类的地方去转转……这样肯定会让未来大明历代皇帝的目光能注意到海外诸国的变化,这样才不会成为井底之蛙,最终错过天时大变……”



  “你可能现在听不懂,但没关系,你以后会懂的,反正这是个闲棋。”



  郑和下西洋,而且还连下七次!



  懂点历史的都懂,那是朱棣派郑和去海外搜寻建文帝的缘故。



  现在,在这个世界,未来建文帝可能不会出现了,那就多一个韩林儿也未尝不可,反正就是个闲棋。

 

(http://www.ccfang.cc/novel/pmbkZwKEaz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