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唐朝贵公子 > 第三百三十章:中榜

第三百三十章:中榜


 李世民是不轻易发怒的,而现在……只是觉得这吴有静很可笑而已。


 只是这可笑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细细去想,不禁让人生出寒意。


 什么是士?


 谁才是士?


 再延伸下去,谁能掌握了士人名分的冠名权。


 这背后,看上去可能是书生之见,是口舌之争!


 可实际上,却是什么?


 是利益!


 这是赤裸裸的利益,这利益掩盖在那堂而皇之的浮华表面之下。


 而利益的争夺,是绝不可能是微风细雨的。


 李世民从不相信这一点,他相信任何的利益夺取,都是要死人的,是白骨露野,也是鲜血淋漓。


 毫无例外!


 李世民笑了:“若中试,则为士,不中,连科举都不能中者,如何能称之为士呢?”


 他轻描淡写的说出了这番话,似有警告。


 仿佛是在说,什么是真正的士,没有衡量的标准,最初的时候,士是贵族,是血统;此后,士不一样了,随着贵族的衰弱,新的士登上了舞台,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保障之下,士的标准就成了郡望,成了阀阅。


 而如今,规则在变,到了朕的这里,就成了科举。


 在朕的规则之下,固然是随便你们怎么折腾,可一旦敢破坏朕的规则,抢夺朕对士人名分的冠名权,那么朕能戮兄杀弟,自然也能诛灭你们这些跳梁小丑。


 朕说了算!


 李世民这话,是含笑着说出来的,语调并不高,可群臣听罢,已有不少人觉得森然了!


 因为陛下已经划下了一条红线,逾越者,死!


 吴有静并不愚蠢,他听到了李世民的这番话,并不敢顶撞,口里道:“草民也是这个意思,此次无数的秀才奋发苦读,便是希望能够中试。上一次,陛下开了州试,取了不少秀才。可在天下人看来,秀才们良莠不齐,其中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而此次乡试,主考官虞世南大学士,出了一道难题,此题对于许多秀才而言,可谓难如登天。正好可借此,将那些学识不足的人拒之门外,这实为朝廷之幸啊。”


 这话听着倒是正常了,李世民的脸色这才微微有所缓和。


 方才他还以为这吴有静还敢继续胡言乱语呢!若再敢胡言乱语,他李世民也不打算客气了。


 哪里晓得,这家伙就立即转了风向了。


 只是……吴有静口里说有不少秀才是滥竽充数,想来也是意有所指啊。


 而这种人最令人生厌的是,别人说话,都会说我认为如何,我以为如何。可他们呢,动辄就是天下人如何如何的。


 朕即天下,你又算老几?


 当然,这只是李世民内心的想法而已,只是表面上,他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此时,日头已渐渐要上三竿了。


 此次皇帝在此设宴,自不是干坐,宦官们已取了酒水和菜肴上来。


 大唐的酒宴,无论是皇家,还是寻常百姓,都差不多,没有酒可不成!


 当然,酒水大多以纯度较低的黄酒为主。


 众人畅饮,一面各自闲聊,并没有后世那般过于森严的礼仪规定。


 ………………


 而在另一头,已有许多人抵达了贡院之外。


 邓健等人也早已在先生们的带领之下到了。


 二皮沟学堂的人人数众多,足足有一百多人,这般浩浩荡荡的来,顿时又闹得鸡飞狗跳。


 人们有的叫骂,有的呵斥,不过……但凡是大学堂的生员们抵达,大家还是自动地让出了一条道路来,不敢轻易造次。


 叫骂的人,往往离得比较远,而离得近的人,便闷着头不吭声。


 邓健和长孙冲还有房遗爱人等到了贡院外头,一个个翘首以盼。


 说是不激动,那是假的。


 这一次,既关系到了师尊的名誉,还关系着自己的前程!


 现如今关于大考的流言沸沸扬扬。


 在答案揭晓之前,谁也不知自己数年的辛苦,有没有白费。


 另一边,却有一人徐步而来,他带着几个仆从,而仆从们显然怕这位公子有失,所以小心的在旁保护着。


 此人正是李涛,赵郡李氏的嫡系子弟。


 他考完之后,立即将自己的文章默写了出来,而后交给自己族中的长者们看,再对比坊间许多秀才们默写出来的答卷,此时……他心里有底了。


 虽然这个题很难,而且难如登天。


 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发挥还是不错的。


 当然,这得益于李涛平日深厚的功底,虽然他的文章平平,可他却很清楚,只要比别人的好,就能中榜,甚至能名列前茅。


 而根据李氏家族从各地收来的反馈来看,李涛确实属于超常发挥了!


 这样的文章,退一万步而言,就算不能名列前茅,可是中试是十拿九稳的。


 原本李涛不愿亲来看榜的,觉得随便让个仆从去看便是了。


 毕竟他是身份不同的贵公子。


 可终究还是无法保持淡定,最后还是兴冲冲的来了。


 在这里,他见着了不少熟面孔的秀才,彼此颔首,或是驻足见礼。


 等他到了榜下,便见另一边,乌压压的一群人,不是那二皮沟大学堂的生员,又是谁?


 对于这些人……李涛表现出了世族应有的傲慢。


 他不太看得起这些人,这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因为这些人和读书人不一样,显得很异类,说他们是一群武夫,还差不多。


 李涛背着手,听到身后秀才们的议论:“此次考试太难了,不过学生将文章从头到尾作完,这文章虽是错漏百出,却听说许多人到了交卷时,文章才做一半呢,或许……也有中试的机会。”


 “虞学士出此难题,似乎是别有他意啊。”


 “噢?什么他意?”


 “听闻,是为了挡住那些二皮沟大学堂的生员的,你们想想看呀,州试的时候,大学堂的生员们这么多人考中,是什么缘故?还不就是那大学堂只晓得死记硬背吗?这都是一群书呆子,作的文章,毫无技巧可言。而虞公似乎也察觉到这种情况,就特意出了这么一个刁钻的难题,那些书呆子见了这题,凭借他们的天资,如何能写出文章来。”


 “此言有理。”身后的人就很是感慨地道:“这样说来,虞公倒是用心良苦了。”


 众人又看向远处乌压压的生员。


 这些生员们列着队,一个个很沉默,都不发一言,说他们是书呆子,倒是一丁点都没有错了。


 李涛听到这些闲言碎语,只噗嗤一笑,似乎他觉得这些人的话,也不无道理。


 不错,此题太考验人的应变能力了,再看看那些生员们呆若木鸡的样子,呵呵……


 此时,终于开始放榜了。


 这贡院外头,原本喧闹非常,此时,乌压压的人统统安静了下来。


 一双双眼睛,都不约而同地看向自贡院里出来的差役。


 差役们到了一处石坊之下,而后架起了梯子,有人提着粥桶上梯,先刷了粥,而后将第一张大红纸小心地贴了上去。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激动起来了。许多人甚至屏住了呼吸,齐刷刷的看向红纸上的一个个名字。


 李涛此时也不免显得很紧张。


 他觉得自己额上青筋都暴出来了,一看这一张红纸的名字,最后一名,是名列一百三十五位,也就是说,整个关内道,两千多考生,只取一百三十五人。


 要知道,关内道乃是天下十道之一。


 就秀才而言,关内道的秀才也是最多的,毕竟这里既为天子京畿所在,又是此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上一次,关内道的秀才就占了全天下的三成。


 而如今,这三成的秀才里,却只取一百三十五个举人,全天下又能有多少呢?


 李涛连忙收起心神,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名单,自后往上看去。


 自一百三十五位,一直看到了三十六名。


 这个巨大的榜单里,足足一百个中试的举人……竟是一个关于李涛的名字都没有。


 这一下子,李涛颇有一些心慌了,他手心在不自觉间已捏满了汗。


 其实许多人……和他差不多。


 因为人群之中,几乎没有几个人高呼自己中试的事。


 不过,李涛很快便按下了心里的紧张和慌乱,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没有可能的,叔伯们已经派人出去打听了,这一次题太难,和寻常时不可比,当时他的文章,是十拿九稳能中的。


 既然不在二榜,难道他的名字在一榜?


 这样一想,他淡定了一些。


 继续看榜。


 等到另一张榜张贴出来,李涛又是自后朝上看。


 第三十五名的人……赫然是房遗爱。


 房遗爱?


 别人不知房遗爱是谁,李涛却是很清楚的,毕竟他是赵郡李氏的嫡系子弟,对于房氏家族,却也有一些了解的。


 再说房家房遗爱在入二皮沟大学堂前,在这长安也可算有名了,只不过是混账那类型的!


 那个小子?


 就他也配?


 李涛心里就更笃定了。


 连房遗爱这样的人都可以,那么……他一定是排在前头了。


 于是他激动地继续再往上看。


 一路看过去,到了第八、第七……


 这些都是极陌生的名字。


 一个他熟悉的人都没有。


 直到名列第三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姓氏……长孙……


 长孙冲。


 长孙冲?


 到了这时,其实李涛心里已经绝望了。


 第二名的人……不认识。


 而第一名……他是第一名吗?


 可是……他错了。


 只见那第一名的位置上,赫然写着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便是上一次州试的头名案首……邓健!


 邓健,何许人也。


 竟然第一榜也没有他自己的名字。


 落榜了……


 李涛自觉得脑海突的一片空白,耳畔不知觉的响起了嗡鸣。


 他身躯颤抖着。


 事实上,像他这样的人很多。


 几乎所有的秀才,都翘首看着榜,希望能看出不一样来。


 当然,所有人都没有如愿。


 他们不可思议地看着榜文,有人看了一遍,不甘心,便又继续重新细细地去看。


 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觉得自己的心凉得不能再凉了!


 落榜了……三年之后再来考?


 要知道……为了赶考,不少人可是自关内道的各州赶来长安,其中跋山涉水,更不必提多少个日日夜夜里青灯为伴,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以辛劳。


 而且,明明……大家都照着学堂的方法,每日都在苦读的啊。


 可为何……


 此时,不少人要流下泪来。


 想哭。


 只是心里却苦涩得想哭都哭不出来。


 李涛总是不甘心,他将榜文看了三遍。


 而此时……


 远处那些二皮沟大学堂的生员们终于不再沉默了。


 有人统计着入榜的人数。


 最后有人道:“入榜一百一十九人,有六人落榜,落榜的人有赵开山、王义、陈秉……”


 落榜的……有六人……


 是了。


 人家根本没有统计入榜者,那头名的邓健,不就是明证吗?


 邓健像是没听到先生们说的话。


 他只觉得有些晕乎乎的。


 又中了。


 还是头名!


 明明自己的文章,自己都觉得写得并不好啊。


 他觉得发挥得挺一般的啊。


 总觉得他当时的状态并不是很好。


 就这……


 也能中?


 他觉得很匪夷所思。


 ………………


 还有……  

(http://www.ccfang.cc/novel/zPdyrzwgeQ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