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唐朝贵公子 > 第五百九十九章:灭国

第五百九十九章:灭国


 在陈正泰看来,拿火炮去将国内城那样的高句丽王都轰了,这是不现实的事。


 可要对付赤峰镇这样的军镇而言,可谓是绰绰有余。


 这叫什么?


 这叫杀鸡吓猴。


 把一个三岁大的孩子往死里揍一顿,其他人一看,就怂了。


 何况现在高句丽的十万大军已经覆没,要嘛死伤,要嘛被俘,能逃回高句丽的,十之不过一二。


 此时的国内城,几乎是一座空城。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兵马。


 陈正泰计算过,六七万人还是有的,当然,以高句丽人的尿性,怎么的也要号称二十万。


 毕竟这个时代所谓的战争,打仗全靠拉壮丁,这些壮丁能不能上战场是一回事,反正人头凑齐了便是。


 而真正的军人,反而是高句丽的那五万重骑更像一些,只是也不全像。


 职业军人还得看天策军。


 大军火速的推进,沿途几乎遇不到任何的抵抗。


 这国内城附近乃是平原之地,否则后世为啥会叫平壤呢?


 因而……大军分为了三路,除了中军直扑国内城之外,其他两路兵马扫荡外围,以确保不会出现援军。


 苏定方指挥若定,他对于军事有着很高的悟性,仿佛天生就是做统帅的材料,将所有的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行军打仗,其实打的不是对着舆图瞎几把指指点点,今天我们拿下这里,明日我们拿下那里,这样的人……至多也就是纸上谈兵。


 真正的统帅其实就是一个大管家,敌人有多少,需要不断的侦查。自己的实力有几分,自己布置下的军事命令,各营能否如期完成,若是某个营拖了后腿的话,是否有预备的方案。


 包括了武器和辎重能否得到保障。将士们的情绪如何。前头部队已经渡河,那么后续的部队怎么办?


 诸如此类,几乎所有的事,大家都在等着你来决定!


 而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事关着无数人的安危,甚至……可以直接确定一些人的生死。


 这个时候,你若是稍稍有一点动摇,或者有一丁点的疏忽,后果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说的再难听一点,将几万人组织起来,让他们跟着你去拼命,是个手艺活。


 而绝大多数对着舆图指指点点的人,莫说三万,便是三十个人,他都搞不定,分分钟被人砸破脑袋。


 陈正泰就很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苏定方的果断,也没有苏定方对于将士们那般了如指掌。


 所以他名为大将,可对于指挥的事,却是一概不去插手,安安静静地做个优雅的美男子即可。


 反正在别人眼里,自己这个驸马,也是半个吃软饭的。


 两日之后,步兵营彻底的拿下了国内城的最后一个门户,此处叫金城,乃是高句丽历代先祖们的王陵陵寝所在。


 高句丽人效仿了汉朝时的殡葬制度,他们将先王们的陵寝设置在王都附近,而后在此建设了大量的陵寝的设施,再派驻军队,迁徙人口至此。


 既用来拱卫王都,同时也作为护陵的军马。


 按理来说,这些人理应是精锐。


 可是火炮一响,步兵们开始攻城,城中的将领便带着军马逃之夭夭。


 于是唐军轻松地拿下了金城,只剩下了一群瑟瑟发抖的百姓,还有那不远处,连绵如山丘一般的坟包。


 陈正泰自城楼上眺望,看着那远处的陵寝,不禁叹了口气道:“倘若这些泉下之人有知,此时一定很难受吧,不过……至少还有一点是欣慰的,至少高句丽的覆亡,非子孙不肖,只是他们面对的敌人太强而已。”


 站在陈正泰一侧的乃是邓健,邓健也不禁唏嘘着:“王家的心术,在武装到牙齿,装备精良的军队面前,一钱不值。”


 这是邓健的感慨。


 什么明君、圣君,在无数钢铁堆砌起来的豪华军队阵容面前,一切的心术和手腕,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数的炮口已经对准了你,你能奈何?


 事实上,陈正业已经兴冲冲的跑去建设炮兵阵地了。


 这些火炮,都是用四轮马车拉来的,为了承重巨大的火炮,所有的四轮马车的底盘和轴承都经过了特殊的改良。


 陈正业每日做的,就是督促着将士们将火炮拉着疾行,而后提前骑着马,带着一队参军们去选个好地方,而后设立炮兵的阵地。


 犹如一个高明的风水先生,走南闯北,但凡看到了一个福地,难免内心深处会有些许的成就感。


 据闻陈正业找到了一个好地方,高兴得不得了,发来了几份快马来的奏报,表示自己的炮兵,准能将那国内城的人轰上天。


 陈正泰很无法理解,这么个和自己血脉相连的人,怎么就变成了这么一个带有恶趣味的变态。


 陈正泰下了城楼,口里道:“马上要过年了,今儿我们要在国内城过年,传令下去,预备好火炮,让人将那飞球也收拾一下,给我准备攻城。”


 “喏。”


 飞球这东西,其实没什么用。


 至少在寻常的战斗中,这玩意太不稳定,而且很难驾驭。


 可若是用来攻城,尤其是放在这个时代,那么效果就很明显了。


 次日……飞球一个个升腾而起,他们携带的,都是用棉被裹着的炸药包,炸药包里,塞着大量的铁砂和铁钉,甚至……还有大量的牛皮密封好的火油。


 在飞球起飞的同时,炮火开始轰鸣,直接瞄准国内城,狂轰滥炸。


 国内城中……本就已经惊惶不安。


 败兵和难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噩耗。


 此时,国内城的军民们早已慌了手脚,可等到攻城开始,那传闻中的火炮开始大展神威。


 城中顿时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嚎哭和啼叫。


 数不清的高句丽人,不得不被威逼着上了城墙,做好了守卫的准备。


 而身在高句丽宫中的高建武,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高句丽五百多年的国祚,显然他是不愿丢在自己的手里的。


 因而这些日子,他时不时的冒出无数的妄念,总寄望于各种突发的情况,好阻止攻城的天策军。


 只是……有时他又心灰意冷,因为……他心里很清楚,高句丽要完蛋了。


 丢失了辽东,高句丽尚且还可以苟活下来。


 可当丢失了赤峰镇和金城,还丢失了十万精锐,那么一切就都完了,彻底的完蛋了。


 当炮声一响,他立马大惊失色。


 听到那远处的轰鸣,宫中已到处都是惊惶不安的惊叫,高建武忙是取了配剑,带着几个宦官走出寝殿,瞪大着眼睛,大呼道:“唐军杀来了吗,杀来了吗?”


 禁卫匆匆的迎面而来,回应道:“大王,唐贼已经攻城,只是还在城外……”


 高建武却一点都不觉得轻松,他慌忙道:“召百官来,召他们来。”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对于守住国内城,已经没有了丝毫幻想了。


 眼看着,一切都要完了。


 不过百官们还是匆匆的来见了高建武。


 甚至还包括了兵败后,逃回来,而后被高建武勒令在家面壁思过的高阳。


 高阳神情落魄,整个人像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多岁似的,显然因为仁川一战,已彻底的让他受到了惊吓,以至于整个人恍恍惚惚的,似是有些精神失常。


 高建武见了群臣,随即便道:“而今大军围城,社稷危如累卵,寡人的先王们的陵寝也落入了贼手,这是灭亡的征兆啊,诸卿可有什么办法保全社稷吗?”


 群臣个个面如死灰,每一次听到外头的炮声,心便忍不住颤了颤。


 终于有人咬牙切齿地道:“大王,事已至此,该决一死战,总好过苟且偷生。”


 此人话音落下,便有人纷纷响应:“我等只要死守,这天寒地冻的,唐军必不能持久!只要辽东的危机解除,到时自有各路勤王兵马云集于此,皆是便与那唐贼一决雌雄。”


 高建武面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于是,便又有人道:“新罗与我高句丽唇亡齿寒,大王前些日子已派了使者前去借兵,想来用不了多久,新罗的援军便要到了。”


 站在一旁的高阳,依旧是恍恍惚惚的样子,一直不发一言。


 高建武忍不住看了高阳一眼,这高阳乃是败军之将,固然令人痛恨,可无论如何,高阳都比这群臣更加了解唐军。


 于是高建武看向高阳道:“你有何策?”


 高阳抬着头,脸色暗淡,目光像是没有焦点似的,只是恍恍惚惚地道:“事已至此,不若降了,大王,唐军之利,非同凡响……”


 高建武紧绷的心,顿时像是被人扎了一针似的,大怒道:“你也是宗室,是先王的子孙,前番兵败,尚且没有苛责你,不料今日,你竟还有面目说这样的话?”


 说罢,便要取佩剑,怒不可赦的样子,恨不得当场将高阳砸死。


 高阳便拜下,口称万死不已。


 殿中群臣,也有许多人对高阳怒目而视的。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高句丽和中原乃是世仇,江湖一点来说,就是这梁子结的太大了。


 平日这些高句丽人也是自视甚高,以为自己与中原平等,大抵就是当初秦国和齐国一样,东帝和西帝一样的关系。


 现在要他们乞降,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事。


 此时有人道:“城中尚有二十万大军,有无数丁口,个个都愿为高句丽而死,事情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何能言败!我等只要死守,迟早城外的唐军要被冻死、饿死。”


 又有人道:“大王……唐军即便想拿下国内城,可我高句丽的汉子,留下给他的,只有数十万尸骨,还有瓦砾!”


 这一番番豪言壮语……


 总算让高建武的心里放宽了一些。


 却只见那高阳如死狗一般地跪在地上,只是脸色惨然的喃喃自语着什么。


 此时……外头却有人大呼:“快看,那是什么,那是什么?”


 这是宦官的惊叫声。


 殿中的君臣们听罢,连忙纷纷跑出了殿外去。


 朝着那宦官的指引,纷纷抬头。


 却见这半空之中,漂浮着许多的飞球。


 飞球飘得很慢,悬在国内城的上空。


 高建武脑子里嗡嗡的响,他无法理解,这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就在这时,突然……上空开始泼下了大量的液体,却是一桶桶黑乎乎的粘稠液体。


 高建武从未见过这等事物,心里已是惊恐万分,只下意识地大叫道:“快,快将他们射下来。”


 于是许多禁卫取了弓箭,朝着天上射,只可惜……那飞箭只飞了一半,便落了下来。


 而后……飞球上猛地开始丢下一个个黑乎乎的东西。


 仿佛包裹一般。


 轰隆……


 第一个包裹炸开。


 无数的硝烟弥漫,火光飞溅,藏在火药包里的无数铁钉瞬间炸开。


 就在高建武的不远处,一群文武大臣,直接炸倒了一大片。


 可怖的是,这些炸开的铁钉入肉,并没有让人速死。


 这些人浑身都是血,口里还发出嚎叫,触目惊心。


 而炸开的火药,迅速的引燃了那黑色的粘稠液体,骤然之间,大火开始熊熊燃烧起来。


 高建武还站着,他直勾勾地看着天上的飞球,这并不是还有直面生死的勇气,而是整个人已经呆住了。


 倒是身边的几个宦官和护卫反应过来,连忙拥簇着他躲避。


 而那半空中,依旧一个个炸药包丢下,接着火光四起。


 有人尝试着打水来灭火,可这火,用水竟是无法熄灭。


 一时之间,众人更加惶恐。


 城中已经是多处的起火,到处冒着浓烟,四处都是爆炸的声音。


 而这宫殿,本就是木质结构,竟也开始生出火来。


 方才还在大义凛然,要顽抗到底的文武大臣们,这时已是吓得抱头鼠窜。


 倒是那高阳这时大呼道:“降了吧,再不降,统统都要死,这不是高句丽可以阻挡的,也不是国内城的城墙可以阻挡的,大王,大王哪,若是不降,这满城的军民百姓,统统都要被赶尽杀绝了。”


 高建武煞白着一张脸,咬着牙,一声不吭,几乎要哭了出来。


 …………


 飞球飞走了。


 似乎这些人已是满意而归。


 而整整一夜的时间,整个国内城什么都没干,只是到处的灭火,还有从瓦砾之中,去救治自己的至亲。


 整个国内城,已是破败不堪。


 而城外的唐军,似乎并没有继续攻城,甚至连火炮也停了。


 显然……他们一次次的在尝试试探高句丽人的底线,却又因为胜券在握,所以并不急着将国内城彻底的毁灭。


 大营里点起了无数的篝火,世上再没有比天策军行军打仗更轻松了。


 因为出现了新的武器,出现了新的技艺,所以战争的形式,在天策军这里,已经改变。


 他们绝大多数的敌人,似乎还后知后觉,竟不知时代已经变了。


 众人吃吃喝喝,酒足饭饱之后,各自睡下。


 到了次日……


 陈正泰醒来,刚刚穿戴好衣服,那邓健便来了。


 邓健急匆匆地道:“殿下,城中出来了一人,送来了高句丽王的降书。”


 “就降了?”陈正泰张大了眼睛,惊诧地道:“我本来还想再多打几日呢!”


 “来的人……说是和殿下认识。”邓健苦笑道:“叫陈正进的……说是当初是殿下让他来高句丽的。”


 “我早就知道他还活着。”陈正泰大喜道:“他的情况如何?”


 邓健道:“看起来受了一些伤,不过精神很好。”


 陈正泰颔首:“好生照料着,等进了城,他也休息足了,再来我这里回话。这一次,倒是多亏了他。不过……这也没什么,我们陈家子弟,本就是随时为了我大唐赴汤蹈火的。”


 邓健不免肃然起敬,这是一门忠烈啊。


 在收到了降书之后,过了一个多时辰,随即城中的大门就开了。


 而后,高建武亲率文武百官,狼狈不堪地抵达了大营。


 他们一个个面如死灰,仿佛死了NIANG一般,径直到了陈正泰的大帐,高建武先行大礼:“下王高建武……”


 “什么下王,你何时是王啦?”陈正泰显得很不高兴,冷冷地道:“我大唐未册封你,你便不过是此地的草民而已。”


 高建武更是脸色苍白了几分,一时之间,竟是说不出话来,缓了缓,只是惶恐不安地叩首:“万死。”


 陈正泰抿了抿嘴,随即道:“你们既然迷途知返,决心洗心革面,好好做我大唐的顺民,我自然无法处置你们,只好将你们的降书,连夜送去辽东,请我大唐天子定夺。”


 顿了顿,他又道:“除此之外,你们也要发出公文,传令高句丽各城的郡守,让他们原地待命,等候处置。若还有顽抗的,那么便算是十恶不赦!到时,便没有这般客气可言,而是灭族之罪了。”


 高建武忙道:“从命。”


 陈正泰随即叹了口气道:“你是叫高建武吗?却不知……对本王可有什么印象?”


 高建武哭丧着脸,此时又惊又怕,却还是道:“殿下大名,如雷贯耳。”  

(http://www.ccfang.cc/novel/zPdyrzwgeQ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