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异世界征服手册 > 第二百七十九章 扑朔迷离

第二百七十九章 扑朔迷离



 实验室内。

 看着朝自己看来的众多专家。

 陆朝阳战术性的整了整衣领,随后说道:

 “大家应该都知道,所谓真空,指的是一个系统的能量最低点。

 通俗一点说....唔,比如1立方厘米的真空吧。

 按照经典力学的观点,其中是什么都没有的。

 没有波,没有粒子,质量,场,更不谈什么能量。

 但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

 就算这空无一物的空间,内中仍旧是具有一定能量的——例如里面仍旧有特别短寿的粒子自然产生和湮灭。

 而著名的兰姆位移与卡西米尔效应便间接的证实了这种猜想。

 这也是零点能的核心支撑之一。”

 在场众人同时点了点头。

 这种概念传播度很广,哪怕是跨学科他们都略知一二。

 本土或许是由于很多民科以及yy流网文的影响,很多人以为量子力学是个不可信、甚至不存在的科目。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这句话的嘲讽力度,基本上和‘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差不多了。

 但实际上。

 量子力学是一个非常严谨、并且出了很多成果的科目。

 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都不知道诞生了多少。

 比如每个人的手机、电脑上面都有量子力学的现实技术衍生。

 哪怕是潘院士如今在搞的量子计算机,很多人纠缠也不过是后三个字的定义权而已——当然,那个方啥啥的除外,他是盯着你的人去黑,黑的也不止是潘院士一个人。

 另外。

 量子场论更是目前本土能排名前三的理论,只不过衍生出来的牛鬼蛇神太多罢了。

 比如什么永动机啊、曲率引擎啊、内衣透视啊都往上面扯。

 搞到最后。

 量子力学这种国家每年都要投入数百亿以上、各个大学都有设立专业的学科,在很多人眼里却和佛学一样成为精神幻想了。

 这也是挺挺搞笑的。

 当然了。

 这种情况并不存在于如今的nbdx实验室内,因此陆朝阳很快便继续说道:

 “能激发真空零点能——咱们姑且不去管他们是怎么激发的,一个星际级别起步的文明掌握这种技术没啥离谱的。

 总之,能够激发零点能,便说明它们已经触摸到了零点态之内的领域。

 这点大家都能理解吧?”

 众多专家再次很配合的点了点头。

 随后陆朝阳继续说道:

 “而零点态领域是非常不稳定的,很可能因为空间基态能量降低而出大事。

 小彭她们得出的离散时间波峰非常非常短,短到基态场的存留几乎连我们最顶尖的设备都差点检测不到。

 这只能说明一点:

 真空是在一瞬间消失的,并非一点一点的被消磨。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种情况呢?”

 陆朝阳对着众人一摊手:

 “只有爆炸!”

 接着他又顿了十来秒,给了众人一个缓冲的时间:

 “真空这类空间的爆炸......我们依旧是姑且不去讨论冰棺的防御力有多强。

 但只要它是正面冲击棺壁,就一定会有其他偶联场可以被发现——宇宙大爆炸导致的红移现象我们都能观测到呢。

 而我们的检测并没有丝毫这种偶联场的迹象,因此显然不是发生在冰棺内部。

 ‘上面’的空间不可能,那么自然只可能是......

 ‘下面’了。”

 随着陆朝阳最后这句话的出口,整个现场顿时陷入了寂静。

 很明显。

 陆朝阳的判断很有道理,起码理论上是能够站得住脚的,端的起客观二字。

 而这也代表了另一种可能:

 冰棺‘下方’的那个洞,恐怕不止是一个出风口那么简单。

 从真空爆炸的能量上来估计,那处空间可能要比青城山天宫还要大。

 随后林立轻咳一声,说道:

 “好了诸位,既然理论方面有了足够的支持,咱们就来研究研究那个出风口吧。

 小王,你们那边检测到风向流动了吗?”

 一旁的王蔷指着屏幕,飞快的点点头:

 “虽然我们肉眼看不清入口的存在,但观测设备却不会说谎。

 冰棺底部有很明显的阵风出现,差不多五级到六级之间。

 根据模型判断。

 这些风应该是通过棺盖的缝隙溢出的,再通过分子平均动能的差异升降、然后与尽头撞击折射。

 最后形成了洞内风。”……

 

 最后形成了洞内风。”

 “那么入口呢?”

 王蔷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洞口肉眼难以辨明,应该和冰棺的拟态特性有关。

 目前我们检测到的出风口有七处,分布在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圆内。

 不过每处出风口的大小要比我们预计的小一点,大概三四厘米左右,很明显是进不了人的。”

 听到王蔷的这番话,林立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一股既视感:

 “等等,这不就有些类似青城山天宫吗?”

 潘院士此时正好走到了他身边,闻言立刻道:

 “是有些相似,不过两者性质可能不太一样。

 青城山天宫是因为年代久远出现的灵气和y粒子外泄,说直白点就是封印的保质期到头了。

 而冰棺入口嘛.....

 我个人更倾向于是正在发生着‘自愈’。”

 学过物理的朋友应该知道。

 空间有张力。

 这种张力既可能让它扩张,也可能让它自我补全,具体要取决于是在内部还是外部。

 就像一桶水,你把桶身去除消失,水就会四散。

 而如果你在水中用手指戳了个洞,等你手拿开后洞就会被填满。

 冰棺洞口便是后面这种情况——当然了,较真的话肯定没这么简单,但概念上也差不了多少。

 只不过冰棺中这部分缺失的能量很大,空间自我愈合需要的速度又很慢,因此需要的时间很长。

 漫长的岁月过去。

 空间入口便形成了如今这种肉眼不可见、但依旧有气流流出的情况。

 随后林立想了想,问道:

 “那么潘院士,那么现在要上xicc++重子与特殊光子的等离子浆吗?

 就像当初破开青城山天宫那样?”

 潘院士看了眼不远处的冰棺,摸了摸自己有些稀疏的头顶,说道:

 “这个先不急,咱们可以先用粒子成像设备探进去看看情况。”

 粒子成像设备。

 这是由杨zn老先生提出过的原理、配合一种破译后符箓制作的新科技。

 当初在青城山天宫的时候便出现过,还起到了大作用。

 整套设备的通讯粒子使用的高密Ωccc++重子,信道粒子是铍离子。

 二者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摄像机+线缆的作用。

 至于林立提到的xicc++重子与特殊光子的等离子浆,则是当初爆破残损空间的材料。

 还是那句话。

 目前兔子们肯定做不到单独开辟空间,但对存在一定缝隙的空间进行爆破还是不难的,定点灌能量就行了。

 不过比起当初的手段局限被动,兔子们如今则要从容的多。

 既可以选择直接爆破,也可以选择先用成像设备进行探索。

 同时随着技术的更新进步。

 眼下潘院士团队能架设的信道长度,也从八百米提高到了三千米。

 潘院士的建议相对比较稳妥,很符合兔子们的一贯作风,因此很快便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

 半个小时后。

 一台离子信道仪准备并且调试完毕。

 随后在潘院士亲自操作之下。

 离子信道被铺设进了那处肉眼难辨的空间入口。

 与当初青城山天宫的信道架设相比,这次的操作除了距离升级外,难度方面也要低上许多:

 当初青城山天宫像是个蜂窝煤,灵气只能通过小缝隙出入。

 而冰棺能够吹出五级到六级之间的风,洞口显然是要大上许多的。

 毕竟老司机都懂,越松越好进嘛。

 因此没多久。

 粒子成像设备便采集回了一些画面:

 这是一处看不见尽头的空间,四周有着低矮不一的山峰。

 但无论是高山还是矮峰,无一不是草木枯败,荒无人烟。

 整处空间一片灰暗,与青城山天宫一般,满是残垣断壁。

 除此以外。

 地面还可以看到不少动物的骨架。

 或者说......

 狐狸的骨架。

 ........

 7017k





 本章完

 

(http://www.ccfang.cc/novel/zSTT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