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我有十万死士 > 37、第 37 章

37、第 37 章


 蜀地城外,烈阳炙烤着大地,尘土如滚烫的岩浆冒着热气,十几守城衙役倚靠在官道旁的树下打瞌睡,蜷缩在边上的狗儿吐着舌头喘着粗1气。


 远处有小鸟飞过,狗儿呲溜一声爬起,之后接二连三叫个不停,睡得迷糊的衙役被这此起彼伏的叫声惊醒,揉了下眼睛,立刻被官道尽头那黑压压的身影惊住。


 衙役拍打旁边人,一迭声将人喊起来,“快!来人了!快起来!”


 衙役们一个机灵飞快窜进来,理了理身上的衣服,才抬头看去。


 只见远处有一队人,男女老少都有,衣着褴褛,形容枯槁,半躬着身,步履蹒跚往这边挪动。


 真的就是挪动,他们整理衣服这个空隙,这些人也只比刚才多了一点点。


 为首衙役将藏在树后的桌子搬出来,又将挂在树上的笔墨纸砚摆好,其他人拿着工具分站在左右两边目光锐利看着这一百多人的队伍。


 他们待在这边已经两年多,刚开始面对这么多人还有些害怕,可时间长了,他们才知道这些人其实都是强弩之末,一碰就碎,根本没有半边战斗力。


 等队伍靠前,有个打满补丁的长衫老者上前躬身施了一礼,“请问衙差老爷,往前可是蜀地?”


 为首衙役点了点头,态度不冷不淡,“可是要去蜀地?”


 老者艰难地咽了口唾沫,他的嘴唇干得起了一层皮,看样子渴了很久。


 衙役见他说话都费劲,下巴冲旁边一个衙役抬了抬。


 对方闻弦知雅意立刻解了树上的水囊朝老者扔了过去。


 那老者没想到这几个衙役如此心善,竟会主动给他水喝,他颤颤巍巍地拔掉塞子,往嘴里倒了一口,也不敢多喝,润了喉咙就将水囊双手送上,而后重重道了声谢。


 衙役也没当一回事,将水囊重新挂回去。


 老者这才慢慢道来,“官老爷,小老儿听说蜀地有粮食可吃,又有土地可分,是不是真的?”


 衙役点头,“是真的。只要你们肯干活,养活一家老小不是难事。”


 沟壑横生的老者冲身后绽放一抹微笑,紧接着一百多人的队伍就像炸了锅,每人都发出惊喜声。


 衙役见怪不怪,抬了抬笔,“所有外来人口都要登记,我们会根据你们攒的积分来分土地。你们从哪来?家里有几口人?”


 “小老儿一家共十八口,还有两个下人。”


 衙役摇头,“我们按户来分配。老两口、一对小夫妻带孩子为一户。一户最多两对夫妻。咱们蜀地不认卖身契。下人算作独户。与你们再无干系。”


 老者心里一阵肉疼,这两个下人是他花了二十多贯钱买来的,说作废就作废了,不过心里可惜,面上却半点没露。他不明白为何要这般分配,恐惹衙役不喜,立刻将自己和老大一家算成一户,其他儿子各自为一户,至于两个下人就各自算一户。


 衙役一边写一边道,“不过你们选择住处的时候可以待在一块。其他不限制。还有积分很重要,你们要多多攒积分,积分高的人会率先分配土地,好田都要紧着积分高的人来。”


 老者见这衙役态度不错,大着胆子问积分怎么赚?


 边上衙役解释,“只要干活就有钱和积分。孩子念书也有积分。对了,女孩念书积分会更多。”


 老者明白为什么同样都是读书,女孩会比男孩多。因为蜀地的当家人是惠阳公主,这是她给女子的福利。


 “对了,女孩一样可以分配土地。也可以应征当衙役。”他指了指对面两个衙役,“她们就是。”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那两个女衙役看,她们神色自若,眼神清明,半点女子的娇羞都没有,站在男人中间丝毫不怵,坦坦荡荡像两棵青竹。


 蜀地女孩居然也能当官?这要搁以前他们想都不敢想。


 等他们登记完,暮色将沉,换班衙役已经到了。


 这群衙役收拾东西,顺道带这帮人到了流民所。


 老者以为流民所就是草棚,一堆人挤在一块,晚上被蚊子喂,实际上这边流民所的条件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好。


 他们分配到的东西有一个柜子、一把锁、一张床、一床被子、一张席子、一套桌椅。


 将包袱锁进柜子里,大家便到外面去吃饭。


 流民所的院子里有个妇人正在分配吃食,登记的时候他们每人手里都有一个牌子,这个牌子是一次性的。


 妇人根据他们交上来的牌子发放粮食,每人根据年龄和姓名,会发一个碗,吃完东西后碗也要上交。


 成年男子可以领到一大碗白菜粉丝,上面还飘着油花,一看就很有食欲。


 成年女子比成年男子的碗小了一圈,约摸有8寸。


 孩子的碗应该是6寸,这三类人吃的都是一样的。


 不能走路的婴儿分到的粮食是最好的,一碗白米粥。


 一家人领完吃食,迫不及待用筷子夹粉丝。入口劲道爽滑,这汤颇有滋味,吃一口还想吃第二口。


 就在这些人吃得正欢时,妇人看了一眼门口,高声喊了一嗓子,“下工了。快过来帮忙!”


 老者顺着妇人的视线看去,只见门口不知何时涌入一群百姓,他们衣着简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精神面貌却远比他们好不少。


 这群人脚步飞快,很快到了跟前,老者催促大家回屋里坐着。


 他们分配到的地方是大通铺,每人一个柜子、一张床、一床被子、一张席子、一套桌椅。


 这些东西等他们离开的时候都要上交,如果有破损要扣除积分,所以大家分外爱惜。


 屋里太热,大家搬着凳子坐在院子里吃饭,微风佛面,吹着四周的树叶沙沙作响,疲惫一个多月的他们终于能够吃上一顿饱饭,这种感觉叫幸福。


 他们吃饭的时候,老者在盯着刚才那群人。


 看得出来,这群人应该比他们来得早一点,但他们身上的衣服很干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脸都洗得很干净。吃饭时,有好几个还从兜里掏出一个鸡腿,听那人的语气,这鸡腿是从街市上买的。


 打完餐,他们坐在另一边,双方互相打量,却谁也不敢闹事,只与旁边的人叽叽喳喳说着话,时不时传来吸溜粉丝的声音。


 吃完饭,托盘、碗筷放到一旁的桶里,也不用他们洗,这些人就回了自己住处。


 流民们这边早就吃完了,见没什么事,刚要起身回屋,却见外面有个衙役进来,到院子中央吹了声口哨,“集合!”


 院里院外的人全部跑过来,眨眼间就排成一个方队。


 那衙役踩在一张桌子上,手里拿着个账本,底下鸦雀无声,没人敢说话,都在静心听他讲话。


 他先是念了一串名字,而后让他们到旁边集合,末了最后确认,“还有谁到了一百积分吗?到的话举手。”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人举手。


 那衙役带着点到名的一群人走了,留下的人热烈讨论着什么。


 老者觉得稀奇,拉着一位二十出头的男子问,“他们去哪呀?”


 “积分到了就可以进厂。”男子一脸艳羡,见老者不懂,就说得更多一些。


 在流民所,男人只能开荒积攒积分,女人可以织布攒积分,积分到了可以选择进厂工作,“我姐姐比我先几天攒够积分,现在进了一家服装厂,听说每个月能领八百文钱。她住在前面那个红砖瓦房里,地面铺的是水泥,比咱们这边干净多了。”


 旁边一人插话,“你姐姐算什么好呀?我表哥才叫好呢。我表哥力大无穷,早我半个月就攒够了积分,现在在军队当兵,每个月能领一贯钱,吃饭管饱,衣服鞋子全部包了。他每个月就能攒三百个积分,是我五倍。他全家攒的积分足够租住一套院子,独门独院,还可以养鸡养猪,日子别提多美了。”


 老者一听当兵,吓得一个劲儿摇头,他们之所以逃荒不就是因为不想当兵吗?


 见老者排斥,那男子又道,“你别以为当兵不好。咱们蜀地当兵条件好着呢。不说每个月能得那么多钱,就说战死,家属可以得到三百贯的赔偿。足够养活一家老小。可惜部队那边招兵严格,不是谁都能当的。”


 老者听到赔偿款这么多还有些惊讶,听到招工严格,心里又有些不是滋味儿。


 就在这时,又有衙役进来,问新来的流民谁是头儿。


 老者颤巍巍举手,那衙役拉他到旁边说话,问他有没有意向跟大家分享逃荒路上发生的事儿。


 老者以前是族长,之所以逃到蜀地,也只是半道上听一伙镖师说蜀地肯接收难民,他本身并没什么口才,原本想拒绝,可听说讲一次就有五积分,他心里还是意动了。


 刚刚他向别人打听过,开一亩荒地也才五个积分,只是跟人讲讲路上发生的事就能有五分积分,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他往外推那不是傻嘛。


 那衙役见他答应,便让他试着讲讲。


 老者是汉中人,去年汉中大旱,饿死不少人,那起义军为了填饱肚子强征士兵,致使流民逃窜。他们原本是个两千多人的队伍半道经过好几个省城,被强征,被杀,饿死,渴死近大半,最后只剩下这一百多人。


 老者将自己一路上遇到的、发生的见闻全部讲了一遍,衙役听后很满意。


 翌日,孩子们全部去隔壁新民所的书堂念书,大人们全部去开荒,老者则是去各大厂子说书。


 他口才朴实,再配上他特有的精神面貌,悲惨的真实故事让听众无不落泪,暗自庆幸自己是蜀人,能够安安稳稳待在厂里挣钱。


 讲完后,老者打量这些人织出来的布。他孙女以前也经常在家织布,可她从早到晚也只能织一两匹,可这些人速度比他孙女快多了,只是一盏茶的工夫,她们就织了一大段,按照这速度,一天七八匹不成问题。


 老者向一个工人打听,得知他们按劳分配,多干多得,平均下来每月能赚六百多文。他们还可以以员工价购买布匹。


 老者在织布厂演讲完,又到纺织厂。机器看起来很笨重,但是缠绕速度极快。更妙的是这机子不用人工操作,自己就能转动,只有在线头断的时候,才需要人帮忙接上。


 老者以前在村里开过磨坊,那时候用水流推动转轴,从而带动石磨。可这机子不需要借助水流自己就能动,让他大感惊讶。


 他凑近细看,却始终瞧不出名堂,有个男子见他一直盯着这机子瞧,笑着解释,“这机器是我们公主造出来的。里面构造只有她那些新兵才会。你瞧了也没用。”


 老者笑笑,“我就是好奇,瞅两眼。”


 再接着就是水泥厂,依旧是他从未见过的机器,将一堆石子、沙子、铁屑堆放机子里,又转了几道手续,就出来一堆灰色粉末,就是工人口中的水泥。用了之后,地面会很平整,不用担心下雨天坑坑洼洼。


 再接着就是砖厂,他有句话不知当不当问,为什么砖厂仓库码了那么多砖,厂里还在烧?而且工人忙得不得了。可惜他也不敢问,害怕被人抓起来。


 再接着就是玻璃厂,这里的工艺需要保密,他进不去,只看到一群人工在吹白色透明的液体,等它定型就成了透明状的玻璃。至于成品,听说有的是镜子,有的是玻璃器皿。反正都是他听都没听过的东西。


 再接着就去了铁器厂,这里有士兵把守,他级别不够,不能进去,只能待在院子里,不过这些士兵手里拿的武器蹭亮,足以看出它的锋利程度。


 去完厂里又去村里。


 村里大部分都是佃户,他一开始不太理解这些人明明是佃户,却不见愁苦,甚至就连身上的衣服都没有补丁。一问才知,蜀地的良田全部被官府承包种植红薯和小麦。官府招募佃户帮忙耕种,给的粮食和钱财比那些地主多了一倍还不止。


 老者对传闻中创造这一切的惠阳公主越发好奇。


 他很幸运,某天去一个茶楼说书的时候看到传说中的惠阳公主。


 她坐在马车里,身边有一群护卫跟随,百姓纷纷避到两旁。


 有十几个刺客冲过来,马车队伍都未变,护卫抽剑迎上,几招就将刺客拿下,头身分家,尸首被拖走,鲜血洒了一地,围观百姓见怪不怪。


 老者头一次遇到这种场面,吓得一个劲儿抹汗,那小二瞄了几眼,笑着往外看了一眼,安慰他,“别担心,咱们公主底下能人多着呢。没人伤得了她。”


 老者点头,又有些好奇,“公主如此良善,为什么那些人会杀她?”


 小二四下看了看,小声冲老者道,“官府前几日有消息传出来,公主打算将所有土地分给百姓。那些大户人家不乐意,就派了刺客前来刺杀。公主每次出行都会遇到刺客,刚开始是几百人,后来是几十人,现在只有十几人,估计到后头就成几个了,你没看到那些围观百姓连叫一声都很少吗?都习以为常了。”


 老者越听越稀罕,不过他注意力全集中在分配土地上面,“真的会分土地?”


 小二摇摇头,“只是听说,不知道真假。”他嗤笑一声,“兴许是假的呢。没想到这些大户人家听风就是雨。听了些流言蜚语就坐不住了。也忒不稳重了。”


 老者没说话。所谓无风不起浪,这消息是假的还好说,要是真的,那就是光明正大抢夺财产,也难怪这些人急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6-1818:39:04~2021-06-1916:56: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王富贵女士30瓶;木木木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www.ccfang.cc/novel/5xe7LOB8a7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