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星火 > 第九十章 搞定扩散炉

第九十章 搞定扩散炉



第93章搞定扩散炉


 “POCL3电阻材料、N2大规模制备技术、四探针技术、PC总线控制系统”


 会议结束之后,回到住处的陈念看着收上来的技术需求清单,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总共11项技术,其中电阻、氮气制备、四探针技术的影响范围相对比较广,其他的都是针对扩散炉的专用技术。


 总结起来,如果要彻底突破扩散炉的生产制造难点,总共要付出的源点数量大概在3.7个源点。


 而现在自己拥有的源点数量是5.2。


 同时,由于之前二十二号项目中输出的技术所产生的裂变效应,现在他平均每隔一周,就能收获0.5左右的源点数量。


 相对来说,他现在拥有的源点还是比较充裕的。


 既然要开始,那就得有一个好的开头。


 想到这里,陈念没有犹豫,直接对所有需求的技术完成了解析。


 一瞬间,海量的信息涌入他的大脑,甚至让他有种眩晕的感觉。


 良久之后,陈念才慢慢消化完了这些技术,一个个的关键点呈现在他的眼前,整个技术的框架和脉络也无比清晰。


 随后,他打开电脑,开始在电脑上制图、记录。


 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整整6个小时,陈念才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工作。


 看着屏幕上越来越多的文档,陈念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玩意儿的输出效率也太低了点吧。


 现在只是单项技术还好,最多花个几天、几个星期,总能把脑子里的技术整理出来。


 可要是以后源点多了,直接飞越到“不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科幻技术,比如什么死星啦,歼星舰啦,戴森球啦之类的,那还不把自己折腾死?


 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解析只需要一秒钟,但输出却需要几十年。


 开什么玩笑呢?


 没想到,系统的最大限制居然不是源点够不够多,而是自己的命够不够长


 陈念叹了口气,无奈地合上了电脑。


 看来,自己还得想办法搞个脑机出来。


 如果能利用思维直接传输,那就不用担心效率的问题了。


 不过,脑机技术的复杂程度甚至比航母还要高,而且它的应用范围也比较窄。


 在手工输出还可用的情况下,暂时还是拖一拖吧


 三天之后,陈念终于完成了所有材料的输出——当然,这仍然是简化版本的。


 在他的图纸和文档中只包含了11项扩散炉相关技术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比如电阻材料就只有POCL3的比例配方和制取流程,N2制备设备就只有PSA分子筛制法、另外再包含一部分关于膜空分法的原理细节。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当然是为了自己省事,去除掉那些信息密度低、并且输出麻烦的部分。


 其二,则是为了保护国内那些科研人员的探索欲。


 毕竟,如果自己真的从头到尾包办到底,那么留给研究人员探索的空间又在哪里呢?


 一旦他们失去了探索和研究的**,哪怕自己有再多的源点,也绝对不足以推动这个世界的科技发展。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在这么一个真实且理性的世界,个人英雄主义的道路根本就走不通.


 最后检查了一遍文档的准确性之后,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拨通了陈果的电话。……

 


 最后检查了一遍文档的准确性之后,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拨通了陈果的电话。


 后者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大总管,除了自己的科研任务之外,有关陈念的一切事情都被他承接了过来。


 电话只响了两声就接通,对面的陈果声音轻快地问道:


 “喂,小念啊?怎么了?大晚上的还没休息吗?”


 听到他的话,陈念下意识地瞄了一眼时间。


 好家伙,这才晚上11点,也叫大晚上?


 自己还没到早睡早起的年纪好吧。


 陈念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口回答道:


 “陈教授,这个点睡觉对我来说有点太早了.是这样的,我们前两天不是跟顾问讨论了有关半导体技术发展的问题吗?”


 “会上我们定了一个方向,就是优先搞扩散炉、单晶炉,然后再逐步推到光刻机、蚀刻机。”


 “那边给我输出了一份11项技术的清单,我这两天看了看,有一些成果,想先拿出来试试。”


 “那么快?”


 对面的陈果惊讶地喊道。
 虽然他对陈念的期望已经足够高了,但是刚刚三天,就把十几年没搞定的问题做出了成果.


 这是什么恐怖的速度?


 作弊作的装都不装了是吧?——


 不过这样也好,我知道你有问题,你也知道我知道你有问题,但咱们谁都不说,心知肚明,反而省去了很多麻烦的沟通。


 想到这里,陈果赶紧继续问道:


 “小念,伱是做到什么程度了?是有一些推理,还是技术直接可以上到应用阶段?”


 “大概是能用——不过肯定还需要一些额外的技术来配合跟补充。”


 陈念诚实地回答道。


 “明白了,你直接把文档用保密终端发给我吧,我会提交给上级的。”


 陈果郑重地说道,同时,他心里的感慨也越发浓重。


 这几个月的相处下来,他已经完全了解了陈念说话的风格。


 说“有点头绪”,那就是已经有理论基础了。


 说“做了些推理”,那就是应用没问题了。


 而如果说“大概能用”,很显然,直接把文档拿去实验室,用不了多久就能直接启动生产制造。


 就是不知道,他的技术出的那么快,国内的产能跟不跟得上.


 “我现在就给你发过去。”


 陈念一边把电话打开免提,一边把早就准备好的文档发到了陈果的终端上,陈果立刻收到了邮件,稍微浏览一番之后,便准备转发给相关部门。


 他早就不担心陈念提供的技术的准确性了,之所以要看一遍,纯粹就是为了防止因为网络啊、防火墙啊之类的问题导致文档损坏。


 当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也是亿万分之一。


 “收到了,那我就直接转给王君灵了,你还想发给哪个单位?我申请保密授权之后发过去。”


 这话一下子把陈念问住了。


 除了王君灵,还能发给谁呢?


 按照他前一世的经验,好像直到二十年后,国内在扩散炉这条主线上也没有诞生出能独当一面的厂家,那现在去考虑给谁,意义也不是很大。


 于是,他开口回答道:


 “就给王君灵好了,至于任务具体交付给谁,让他自己决定吧。”……

 

 

(http://www.ccfang.cc/novel/6bFJ1G5-fL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