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嫡妃倾城:摄政王的小娇妻 > 第三章 成功入选

第三章 成功入选



本次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其他官员观摩。



  她爹的小弟陈侍郎清了清嗓子,把规则说明,先让十个人抽签,按序号排座。



  宋知意抽到了最后一个,不知道是巧还是不巧。



  试题有三道,圣人摄政王和太后各出一道,当场答题当场评卷。



  太后出的题是出自《女诫》的妇行,《女诫》是古代女子都要读的书。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



  宋知意一边默写一边吐槽这封建的思想,当时被迫学这些的时候,她都要恶心吐了。



  皇帝出的题是《论语·里仁》的闻道,宋知意把自己对师者的理解一一写明,言辞精简,角度新奇。



  意外的是摄政王居然出了一道如何治理吴淞江水患,保证苏州府的水利通畅。



  此题一出,在场的官员都倒吸一口冷气,吴淞江水患正是眼下朝廷亟待解决的难题。



  吴淞江是太湖的主要河流,但因为各种人文因素导致吴淞江不能及时排洪,雨季来临,太湖流域被淹而成为水乡泽国;到了旱季,又因吴淞江蓄水不足而造成严重的旱情。



  不但主流如此,连支流也被堵塞,由于河道淤塞严重,使“滔滔黄浦如沟渠”,旱灾严重可想而知。



  在外间听到小太监传出来的题目,宋拓昭也蒙了一瞬,不过很快便反应过来。



  江南水利每年都是朝廷争吵的大事,户部每年都要拨大笔灾银和物资,多年来一直没有彻底解决。



  殿内所有人都面面相觑,拿不准摄政王的心思,皇帝悄声问:“皇叔,此次选的是女傅,朝廷常年未解决的难题,抛给她们,是否过于苛刻了?”



  “江南水利问题,不仅要抛给她们,臣还打算让中书省拟旨,广纳天下谏言,筛选出适合治理江南水利的办法。”



  皇帝赞同道:“天下能人志士众多,朝中官员解决不了的事情,不代表百姓不行。”



  宋知意心很累,问候了他祖宗一百遍。



  吴淞江就是后世沪上的发源地,可以说吴淞江治理不好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沪了。



  她之前有幸看过一篇关于吴淞江治理的文章,但也只能说出大概思路,并不能确定这个方案在这里就能成功。



  只见上面那个男人手指慢慢地敲在桌面,冷冷开口,“一炷香后,如果没人解答,今日就到这儿吧。”



  宋知意很纠结,但又不想轻易放弃此次机会,三思之后还是站出来了。



  她硬着头皮平静说道:“臣女有一思路,可解吴淞江水患之疾,但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



  宋朗看到女儿站出来,后背一紧,身体绷直,立马站起来表明身份:“小女无状,望圣人、王爷、太后娘娘莫怪。”……

 



  宋朗看到女儿站出来,后背一紧,身体绷直,立马站起来表明身份:“小女无状,望圣人、王爷、太后娘娘莫怪。”



  宋知意心里一暖看向及时站出来护着她的老父亲,即使说了后被呵斥,摄政王看在她爹和阿翁的份上也不会怪罪于她。



  江祚丞扫了一眼宋朗,盯着下面最末端低着头却站如松的女子,“但说无妨,就算无用,本王也不会怪罪你。”



  宋知意在纸上画下了吴淞江主流和下游支流的示意图,注释河流走向,把解决方法写在旁边递给内侍送上去。



  江祚丞接过纸看了一会儿,像是明白了什么,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上前来回话。”



  “是。”



  宋知意慢步走到第一个位置站定。



  “你是如何知道吴淞江河流的走向,本王记得宋尚书祖籍广平。”



  宋知意了然,言下之意是,你老家在北边,怎么对南边的河流走向这么清楚。



  “臣女五岁起便跟随祖父在外游历,从北出发,一路南下,腆脸说,除了西北边疆大漠未曾涉足,其余地方多少都有去过。”



  话毕,宋知意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有艳羡,有质疑,更多的还是震惊。



  小皇帝自持稳重忍着没有开问,就一直盯着宋知意,目光带着考究。



  江祚丞此时认真的打量起宋知意,“抬起头来。”



  宋知意缓缓抬起头,定定望着江祚丞,并不因害怕而躲闪。



  只见底下那女子绛唇映日,皓齿星眸,脸如鹅蛋,眉间的花钿衬得明媚鲜活。尤其是那身宝相花纹红白交嵛裙配杏色对马纹锦褙子,将她的身形修饰的恰到好处。



  江祚丞眨眨眼收回打量的目光,“说说你的看法。”



  宋知意声音清脆:“不破不立,不治而治!”



  众人面面相觑,很是不解,江祚丞若有所思。



  小皇帝言道:“愿闻其详!”



  宋知意接着开口:“吴淞江以南,有上海浦、下海浦、烂泥浦、黄浦等支流,而淞江府属偏远地区,要保证苏州府的水利畅通,则必须治理下游的淞江府的河流,保证下游畅通。”



  说罢便往回走到刚才座位处,打开准备好的地舆图,不见外的招来几个小太监牵着两端,走到舆地图前面,指着上游河道说:“太湖排水不畅,造成苏州府时而洪涝水患,时而干旱无水。”



  “治理吴淞江淤塞,这么多年都无法成功,为何不舍弃吴淞江,改整黄浦?”



  从舆地图上可以看出,吴淞江作为主流,下游的支道太多,水流全部分散,无法冲散泥沙,容易造成淤堵。但是吴淞江的下游支道也链接黄浦,不如就拓宽联通吴淞江和黄浦。



  宋知意一边对着地舆图比划一边道:“我们可以将吴淞江下游水道和上游几段联通,成为太湖分出的一条河流,同时将下游那些细小的支道拓宽挖深,联通黄浦,使得吴淞江水也可以汇于黄浦下游水道。”……

 

 

(http://www.ccfang.cc/novel/702LVHLLI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