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436章 你老是张着嘴巴几个意思?

第436章 你老是张着嘴巴几个意思?




 从典盛家出来,朱高煦直接去锦衣卫衙门。


 毛信赶紧出来迎接朱高煦。


 朱高煦和毛信找了个僻静处,开门见山:“朕明年不但要征新粮税,还要收商税。”


 毛信静静听着,全神贯注。


 “新税法会取消读书人的优免,读书人肯定不高兴。”


 毛信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厉色,就差脱口而出杀了。


 “但杀人,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朱高煦又道:“如果朝廷再同时征收商税,又要得罪一批商人。”


 毛信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是很聪明的人,马上道:“陛下一定想到了什么妙计?”


 “哈”朱高煦洋洋得意:“还是毛信你最了解朕。”


 “你明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动百姓斗百姓。”


 毛信表情迷茫,应该还不明白什么意思。


 “跟咱们讨逆战时一样,在全国各地酒楼茶楼开始宣传。”


 “咱们商人又要交税了?读书人凭什么优免?普通百姓也要交税,读书人凭什么优免?”


 “臣明白了。”毛信马上道。


 “可以大力宣扬商人趋利,奸诈阴损,背信弃义,以利为重。”


 “宣扬百姓辛苦劳动,起早抹黑,还要担负沉重的徭役,朝廷这么干,也是想减轻普通百姓的压力,为民减赋。”


 “宣扬读书人只会读书,手无缚鸡之力,还有优免,对大明朝廷没有一丝功劳,却像吸血虫一样吸民脂民膏。”


 “想办法让双方互相仇恨对方。”


 “还有一件事可以利用,以前读书人有优免,地主商人们会把大量的田挂在读书人名下。”


 “现在朝廷突然取消,这些土地归属和税收交付就是个大问题,他们之间,一定会有矛盾。”


 “没矛盾,要制造矛盾,小矛盾,咱们要给弄成大矛盾。”


 说到最后,朱高煦脸色也阴沉下来:“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某些反应比较激烈的地方,制造几起惨案。”


 “比如,读书人和商人、农民的冲突,还流血了?”甚至,死人了?


 “陛下圣明,臣定办的妥妥当当。”毛信道。


 毛信心想,论套路,还是陛下最厉害,所以叛纣王在陛下面前,也只能跪了。


 “天下人都想当皇帝,但这个皇帝可不好当。”朱高煦此时长叹道:“你想办点事,到处都有反对的人,因为不是所有事都会如所有人的意。”


 毛信道:“陛下推行新政,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给天下百姓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臣相信大部份臣民们,都能体谅陛下的。”


 “毛信你是朕的自己人,也是聪明人,朕可以用聪明的方法和你说话。”


 “所谓的任何新政,和为了天下百姓,不过是个口号。”朱高煦淡定的道。


 “。。”毛信。


 “如果读书人不肯放弃优免,商人们不愿意交税?这样下去的结果,朝廷必然没钱,朝廷没钱,朕发不出俸禄,养不了军队,这江山就坐不稳了?”


 “商人们大多数没读过书,但他们却会赚钱。”


 “读书人只会空谈,对大明没啥贡献,还不肯放弃优免。”


 “而普通的百姓即不会赚钱,又不识字,是最好利用的一批人。”


 “朝廷就是要打着为百姓的名义,找借口多收点税赋。”……

 


 “朝廷就是要打着为百姓的名义,找借口多收点税赋。”


 “有了税赋,朕可以运行这个国家皇朝。”


 “有了税赋,朕可以给你们发足额的俸禄。”


 “有了税赋,朕可以办自己想办的事。”


 “这么说吧,只要有钱了,咱们就能坐稳江山,拥有小娘。”


 “至于商人和读书人反对,没关系,大明亿兆百姓,商人和读书人,还只是占了少数。”


 朱高煦回宫后,直接去了华盖殿。


 华盖殿里的人和两个小宦官在。


 今天送到华盖殿的奏本也全部批好,堆放在桌前,等皇帝再指复。


 所有被大伙认为最重要的会放在前面,但皇帝通常会随机查看。


 当然,朱高煦并不会太懒,有时间的话,尽量全部会看一遍。


 “今天最重要的事有什么?”朱高煦随意的问。


 黄淮立刻站起来:“回陛下,广西布政使司的奏告,靖江王薨逝-——”


 靖江王朱赞仪和历史上一样,今年病逝了。


 广西布政使司来奏折,除了向皇帝报告外,还要等皇帝的册封,赏赐,继藩等很多事情。


 藩王死了,朝廷要根据藩王后代选继承人,死的要给一部贡品(等于钱财赏赐),新藩王还要有赏赐,支出不少。


 但现在在朱高煦手上,这些东西估计全没了,有也不会有多少。


 黄淮之后没人再出声,这证明今天没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


 朱高煦先拿起关于吏部事谊的一张总结,从第一条看到最后一条,基本没什么大事,主要有一些官员的任命,是吏部汇报上来,请皇帝批示的。


 其中大部份都是低级官员,只有一个知府的任命,被放在前面,算是比重要。


 “行了,你们留下当值的,可以先回了,朕会慢慢看。”朱高煦初看了眼,挥挥手。


 今天当值是黄淮,其他人纷纷离去。


 朱高煦刚坐下来,外面钟显进来,向他低头,黄俨求见。


 朱高煦想让黄俨进来,但黄淮就在大殿。


 想了想后,便起身出去,直接在门口召见黄俨。


 黄俨有点意外,赶紧上前,低声道:“启奏陛下,靖江王妃,李氏求见。”


 “。。”朱高煦先是愣了下,接着脑海里闪过当初在靖江王府,李氏弯腰低头时,前襟里特有的风光。


 “靖江王府来的还有谁?”朱高煦问。


 “两个侧妃都带了小王子过来。”


 “摆驾。”朱高煦原地犹豫了下。


 他带着钟显离开华盖殿,到了后面的谨身殿。


 朱棣迁都后,谨身殿被改为建极殿,到清时,又改为保和殿。


 这里是皇帝上朝前,更换朝服的地方,有皇帝的卧室,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门。


 朱高煦进来后,更对钟显道:“从左后门进来。”


 钟显领命而去。


 进谨身殿要么经过华盖殿,要么从左右两个门。


 华盖殿里有黄淮在,朱高煦只能让李氏从左后门进。


 不一会,李氏穿着素衣出现在门口,钟显在外面小声道:“陛下在里面呢,王妃请进。”说罢赶紧转身离去。


 李氏小心翼翼的走进大门,刚进来就看到朱高煦大刀金刀在堂中,一本正经看着她。……

 

 

(http://www.ccfang.cc/novel/7H8K5K9J2M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