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烽火之上 > 第3章 谁知江南无醉意

第3章 谁知江南无醉意


 送王峥到苏州城里边上新学,所有的族人都还是支持王峥的,王家很多子弟也在城里面,大部分上的却是私塾。


 对才出现的什么小学中学,族里面的人却并不太认可,放着好好的四书五经不学,去学什么天文地理,那不是扯淡吗?


 另一方面,民国政府却早就取消了八股文,学以致仕更看重其他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族背景,有了家族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当官,反哺家族。


 “我卖田也是卖给族里自己兄弟,有什么不对?”王峥也不示弱。


 “当然不对,咱们大房二房二房?十几房按祖田都排着顺序,你们二房排到末尾,被外人知道,我老脸往哪放?”族长开始咆哮。


 “卖给你你又不要,每次借钱就一千两千大洋,抠门的紧张。”王峥不紧不慢的说。


 你也知道,你大侄子听了你的话,非跑到都不知道啊方向的说什么欧州,还什么得国,发国,听起来又“得”又“发”的倒是好听,一年都要用到好几千大洋。


 “不是说有奖学金的么?哪里还会用家里这么多钱,我出去的时候,一年才一百多两银子?”王峥也懒得纠正同族大哥的错误。


 “你不是去过米国么,一个个的国家名字,倒是启的好听,我说老二,听说那欧洲都有好几十个国家,你看看老三的二小子,去了日本,一个月才用十几块大洋,我哪有多余的闲钱啊。”


 说归说着,从贴身的包里摸出一叠银票:“这里有一万大洋,全是兄弟们凑的,你那祖田就留着吧,你也得看小心了,可别全败光了。


 敢情是来送钱的,旁边的王进也是眼冒星星。


 “话可先摞这了,这当成我们入的股,亏了也认,弟兄们紧一点也就是了,可别苦了那苦命的进儿。


 王峥眼睛有些湿润,这些兄弟对自家这样的支持,却又非得说是入股,说真的,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帮自己,讲入股是为了安慰自己,只有王峥自己清楚,电力跟机器纺纱会有多大的利润,虽然他并不过问厂里的情况,对同学的信任并不是王峥盲目,出过国的他哪不知道这些工业的发展初期投资纯粹就是未来捡钱。


 一万大洋不是个小数目,早些年可是一万两白银,即使自己地主家庭,也不是说拿就能拿得出的,说是家财万贯,那是指全家的土地,店铺,房产,万贯就是万两白银,一万大洋。


 ??


 庄子里的徐先生是一个极有学问的人,这一点,王家一族的人知道的很清楚,这王家一族里,年青一辈一大半的孩子的名字都是他起的。


 所以,王氏家庭的名字听起来几乎都没有多少乡土气息,譬如:狗剩,猪娃,大丫,水生,闰土,春花,夏荷,秋菊,冬梅,招娣等等名字并没有多少出现在王氏一族年青一辈中。


 当然,依附在王家的那些佃户,就迫不及待的那些名字捡了个精光。


 王进抱着一只黄色的芦花鸡,巨肥,正在拼命挣扎,用光了力气后,左右摇晃着脑袋,鸡有一个奇怪的能力,无论怎样上下晃动,头都能保持平衡。


 引起了王世的的好奇!


 王进后面跟着王清跟王澈两姐妹,一人提一食盒,装有腊肉跟一些土产,徐叔提着一篮子鸡蛋,私塾里的徐先生像往常一样正在院子里看书。


 进了私塾的一群人,恭恭敬敬的将束脩交给徐先生家的小丫头,没有打扰先生读书的兴致。


 三个可人儿就进了学堂。


 书院的门口那只黑狗趴在台阶上,抬着头打量这些天天都来的学生,人多嘈杂的情况下轻吠一声,更摇动那条懒尾巴,在地上扫了几下,兴致勃勃的看着满院子的学生提着的那些东西,睿智的如同一个老儒,即使闻到了腊肉的香味也不起身,因为它前爪下趴着一根老大的猪棒子骨。


 女娃能进学堂很大程度得感谢徐先生,早年间徐先生一家路过苏州城,生了场重病,恰逢家族老族长进城,出于对读书人的尊重,出手相助,徐先生鉴于世道艰难,带着弱妻,就安居于王家庄,只字不提自己的来历,王家也不问,听口音就是金陵一带的人,反正也不远。


 徐先生为人正派,有学问,老族长多次恳求下在庄里开了学堂,却并不像周边其他家族的私塾那样只教些三字经,四书五经,天文,地理,洋文无所不涉猎。


 老族长知道先生是有大志向的人,可是乱世中有大志向的人多了去了,真能出人头地的少之又少,多少英雄豪杰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不为世人所知。


 明显徐生是有经历的人,既然不愿意说,也就没有人问,乡下人没那多的弯弯绕绕,一个好的先生,难求得紧。


 王进是徐先生的得意门生,也是这帮学生中的学长,比他大的王氏族兄弟都服气,文,比不过,武更比不过,关键王进每次比试还出阴招。


 比武时,背上背木板,脚上绑铁板,小臂加铜条,打过几次后,就没人愿意再跟他动手,小孩子打他自己手痛,踹他自己脚痛,而这小子没事人一样,还到处吹嘘练了铁布衫,当然这是王进的秘密,除了徐先生的本家,王家护院老徐外,没人知道。


 徐先生?呵呵,才是王进真正师傳,至于护院老徐,不过掩人耳目罢了。


 徐先生等学生们都安静下来,踱步到授业堂,为什么是授业堂,不为别的,门上几个龙飞凤舞大字诠释了徐先生造诣很深。


 跟县里的新学一样,上边一张大讲桌,古朴油光发亮更有些发黑,明显的碳化痕迹,仔细看会发现是少见的金丝楠木所制,来到王氏一族学生面前坐下,平视着这些站着,清澈的眼睛道:“你们的学业进步很快,很多人在开春之后就要进县里的学堂,切记我儒门君子戒之于燥,恒之于心。”


 “老师,恒之在心?没听说过这个典故。”好学的王进有些疑惑。


 “哦,那是我刚才想的,你有意见?”


 “没有意见!”  

(http://www.ccfang.cc/novel/7KD7Fc3aI-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