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争魏 > 第两百二十五章 风烛

第两百二十五章 风烛



  洛阳派来的三百步骑在郑县被劫杀,一个活口都没有。



  消息传到长安,郭淮一向古井无波的脸终于起了波澜。



  “人呢?夫人呢?”低沉的声音如野兽一般低吼。



  并非是他关心自己的夫人。



  在送出王氏的时候,他已经想的很清楚,以一个妇人换整个郭家的继续荣华富贵。



  扪心自问,他也没有对抗司马懿的勇气。



  斥候战战兢兢的半跪在地上,“夫、夫人……不见了……”



  “一个大活人,怎么可能消失不见?”郭淮的声音又镇定下来,不过镇定之中带着沉沉杀机。



  一个大活人在偌大的关中消失不见,岂不是再寻常不过之事?



  斥候低着头,身体在颤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而郭淮的手在刀柄上摩挲了几次,终究还是放下了,“传令,长安各营骑兵尽数出动,给某一寸寸的翻,也要把人找出来!”



  “唯!”斥候如蒙大赦,抱头而去。



  郭统喜道:“没见到尸体,岂不是说母亲大人还活着?”



  汉魏重孝道,郭淮可以放弃他的结发之妻,但郭统不可能不管自己的母亲。



  其实人不见了,问题更大。



  郭淮沉吟片刻后道:“速与我去见司马子上。”



  “郭都督,昭不请自来矣!”门外,司马昭的声音响起。



  郭淮有郭淮的渠道,司马昭也有司马昭的耳目。



  “子上快快请进。”郭淮使了个眼色,郭统打开门。



  司马昭正似笑非笑的站在门前,“朝廷以都督为西面栋梁,却未想指掌之地,竟发生此事!昭一向听闻都督与夫人鸾凤和鸣,今日方知是实。”



  郭淮岩石般的脸终于沉了下来,“子上快请,外间天寒。”



  司马昭叹息一声,“就不叨扰都督了,昭此来是为告辞,朝廷有调令,命我回京述职,不知都督有何言进于家父?”



  外间寒风呼啸,大雪纷飞。



  郭统的脸上却全是冷汗。



  司马昭寥寥数语,却全是剑拔弩张的意味。



  “司马公知我心意,何须多言?”郭淮淡淡道。



  司马昭微微一笑,拱手道:“后会有期。”



  郭淮与郭统同时还礼。



  司马昭转身与六七名护卫一起离去。



  郭统的眼神逐渐变得阴沉起来,低声道:“父亲就这么放他走了?不妨扣留他,以为人质!”



  “你想作甚?”



  “司马昭若回返洛阳,必引大军前来,再与邓艾、胡家东西夹击,我父子死无葬身之地,郭家亦会被夷三族!”郭统痛心疾首。



  郭淮却沉吟起来。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嘉平元年十一月,魏帝下诏,司马懿平定淮南王凌之叛,功勋卓著,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参拜不名,司马懿固辞之,奏请升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



  帝许之。



  又因司马懿多病,于洛阳立庙,增司马懿食邑五万户,司马氏子侄封侯者十九人,皆掌曹魏机要,四方权柄。



  每有大事,天子亲至司马府中征询意见。



  长安之事很快就传至洛阳。



  洛阳虽未下雪,但天沉的厉害,寒风终日呼啸。



  司马懿自寿春回京之后,时常梦见贾逵与王凌披发浴血站在面前,病体不觉沉重,幸有宫中御医为其疗治,倒也能支撑下去。



  “父亲派去的步骑被人截杀,未留活口。”司马师帮司马懿盖上一层锦裘,又把炭火拉近了些。



  南阳进奉的银炭点燃后,没有丝毫烟气。



  火焰持久而温和,正适合司马懿养病。



  “你、意下如何?”司马懿的话中带着沉重的鼻音,像是炉中的银炭,随时要熄灭,但就是不灭。



  司马师道:“当年在雍凉,儿与郭伯济多有交集,一向沉稳,绝非鲁莽之人,而且,为了一个女人而舍弃郭家,智者不为。”



  当年夏侯徽与司马师也是鸾凤和鸣,生了五个女儿,却依旧死的不明不白。



  后续弦吴氏,在吴质没落之后,果断休弃,迎娶逐渐崛起的泰山羊氏。



  以己度人,司马师当然认为郭淮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反目。



  “不过,郭伯济乃士族出身,受文皇帝重恩,掌雍凉兵权,其心未可知也,不可久悬于外,当徐图之?”司马师说的很含蓄。



  司马懿在时,郭淮当然不敢妄动。



  司马懿若是不在了,则其心未可知。



  这些年,郭家也开始盘根错节起来,与士族互有姻亲。



  风头正劲的贾充,娶的正是郭家女。



  若只是邓艾、王基、州泰、石苞等寒门将才也就罢了,没有根基,翻不起浪花。



  但太原郭氏是源远流长的士族。



  司马懿又闭上了眼睛,“尔当谨记,雍凉不可大乱。”



  剿灭王凌之后,他最后的精气仿佛也被抽空了,似乎只剩下一个躯壳与一缕残魂。



  “是。”司马师毕恭毕敬的听着。



  升为抚军大将军之后,洛阳的实权其实已经落到他手上了。



  “封郭淮为阳曲侯,食邑增至三千户,再分三百户,进一子为亭侯。”司马懿声音微弱的仿佛在呓语……



  孟观赶回西都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雪。



  “将军恕罪。”孟观半跪在杨峥面前。



  杨峥却笑道:“何罪之有?一个王氏,放过也就放过了,我早就说过,长安之事,你全权处理,而且王氏活着返回郭淮身边,会让郭淮更加为难。”



  孟观在最后一刻,手中的刀终究没有斩下去。



  非但没有斩下去,还送回长安。



  其实反过来想,这也不失为一着妙棋。



  王氏消失或者死了,司马家不一定会怀疑到郭淮头上。



  但王氏回到长安,郭淮就有些不好办了。



  人都送回来了,郭淮还能说与自己没有关系?



  另一方面,孟观若是太心狠手辣,没有一丝人性,无所顾忌什么都做得出来,杨峥敢放手用吗?



  听完杨峥的分析,孟观才释然,“如此说来,司马懿必与郭淮反目?”



  杨峥思索了一番,摇摇头,“司马懿与郭淮都是当世人杰,想离间他们没有这么容易,这次应该能给他们造成隔阂,有了隔阂,下一次,就不会这么轻轻放过了。”



  人要实事求是,欲速则不达。



  郭淮稳如一条老狗。



  司马懿更是老狐狸。



  在他们面前班门弄斧,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



  事情有个发酵的过程,指望他们立即反目,当然不可能。



  不过有了隔阂,自然会渐渐起龌龊。



  司马懿能信任郭淮,司马师能否?



  /131/131302/31239894.html

 

(http://www.ccfang.cc/novel/MRPEOmOaMZq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