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争魏 > 第两百二十六章 内事

第两百二十六章 内事



  风雪呼啸,杨峥带着亲兵视察了各大屯田奴隶们的练兵情况。



  奴隶们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挺刺木矛。



  有转为正兵的资格,每个人都相当卖力。



  由此也可见他们对转换身份的渴望。



  只不过很多人光着脚站在雪地里,连双草鞋都没有,身上的衣服也是惨不忍睹,油光锃亮的,黑的冒光,也不知祖传了多少代。



  有些人连这些破布条都没有,创造性的用干草编了一件草衣。



  脸冻的通红,脚趾冻的青肿,也不知他们怎么熬下来,活到现在的。



  杨峥自己穿着体面的貂裘,足蹬厚皮履,身边亲兵也是外披狼绒,内穿铁甲。



  站在奴隶面前,倒显得有些另类了。



  杨峥又去查看屯田边奴隶们的家舍,低矮破旧,男女老少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即便是如此寒冷的天气,很多奴隶们的孩子,身上也没有多少衣物。



  女人和孩子畏畏缩缩的跪伏在冰凉的地上,连话都不敢说。



  “起来吧。”杨峥看的实在难受。



  巡视了十几户,大多都是如此惨不忍睹。



  虽说是奴隶,但也是人。



  杨峥沉着脸,带着亲兵离去,路上遇见几座风雪中的小村庄,依稀传来犬吠声。



  引起了杨峥的兴趣。



  由于事先没有通报,十几个男丁提着刀弓警惕的挡在村口。



  “你们是何人?”一个断腿的三十岁左右男人喊道。



  “护羌府巡查。”亲兵亮明铜牌。



  男人赶紧拱手行礼,“不知上官驾到,还望恕罪。”



  杨峥温和道:“天寒地冻,只是来借宿一宿。”



  上上下下打量领头的男人,穿着羊袄,“你可是退役将士?”



  男人立即站的笔直,脸上带着荣光,“回贵人的话,属下原是锐步营刀盾手,追杀沮渠罗拔延时伤残,被安排到此地为里长。”



  一百家为一里,差不多就是村长,十里为一亭。



  村中男女老少都来围观。



  杨峥粗略望去,诸族杂居,很明显是个待归里。



  不过人人都有衣穿,虽然也单薄,但比奴隶实在强了太多。



  走进屋内,宽敞明亮,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里长令人端来几张热麦饼和肉汤,亲兵们试吃以后,杨峥才动嘴。



  一碗热汤下肚,整个人也暖和起来。



  “今年收成不错,护羌府又没有什么徭役,人人安康,得了闲还能进山打打猎,下水抓抓鱼,这日子以前可不敢想。”里长为人热情,话也多。



  杨峥点点头,治民和待归都是鲁芝在管辖,奴隶则由护羌府管理,双方差距有些明显。



  当然,这时代的奴隶和屯田客本就凄苦,能吃上一口饱饭活下去就不容易了。



  “贵人远来劳顿,就不到叨扰,若是有吩咐,尽管直言。”里长看出杨峥兴致不高,拱手也就告辞了。



  到了晚上,只觉得寒冷异常。



  外间寒风呼呼作响,亲兵们拥成一团。



  杨峥冷的睡不着。



  感觉这房子四处漏风。



  勉强折腾了一晚,天一亮,与亲兵告辞离去。



  以前是为生存而挣扎,兵荒马乱,步步杀机。



  不过现在似乎过了这个阶段。



  与司马家对抗的路必然漫长,改善民生也是在增强竞争力。



  而竞争力不仅仅是硬实力,还要有软实力。



  百姓太穷,迟早会出问题,竭泽而渔注定走不长远。



  回到西都后,杨峥立即拜见鲁芝。



  说明来意,鲁芝带杨峥来到后房。



  却看到一个熟悉的事物——炕。



  秦汉之时,这东西已经出现了。



  只不过寻常百姓不太用不起,烧柴也是一项大费用,多出现在官宦之家。



  汉末大乱,中原鼎沸,很多东西都湮灭在战火中。



  雍凉更是战火的集中之地,即便曹魏立国,蜀国动不动就来“恢复汉室”,还有动不动就掀起的羌胡之乱,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有此物足可御寒。”杨峥大喜道。



  “明年可在不适宜耕种之地,种些桑麻,男丁演武,妇人可编些草鞋皮履,护羌府以粮食换买,此事我去做就行。”自从接回家眷之后,鲁芝脸上的笑容也就一日多过一日。



  司马懿的屠刀威胁着每一个人。



  鲁芝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孙子咿呀学语。



  杨峥本想为他儿子安排个清闲差事,却被拒绝了。



  只在城外开了二十亩田,一家老小自耕自种。



  这样的人,杨峥怎会不敬重?



  整个魏国,鲜有不贪不占之人,军中和地方,差不多是明买明卖了。



  司马父子掌权之后,有所改变,但改变的只是洛阳中枢,地方上还是被士族豪强把持。



  水泼不进,针扎不透。



  司马父子想坐稳,自然要笼络他们,而且他们走的也是这个路子,不然士族也不会支持他,推翻曹爽。



  “侄儿觉得还可货通有无,向关中蜀中买些绢麻。”



  杨峥刚一开口,鲁芝就知道话中的意思,眉头一挑,“蜀中?”



  有些事情,该知道迟早要知道。



  “你自己拿捏吧,定要隐蔽。”鲁芝叹了口气。



  “侄儿知晓。”



  洛阳、长安、许昌、邺城等大都会杨峥拿不下来,但天下不只是这些大城,尤其是蜀中的渠道,全部便宜了杨峥。



  两边的人马已经在接洽当中。



  朱雀七宿已经与赵阿七取得了联络。



  蜀中对河湟马还算满意,不满意也没办法,只此一家。



  盐马的利润滚滚而来,每个季度节节攀升。



  有了钱,就好办事了。



  杨峥以伤残士卒为骨干组建了一支后勤部队。



  打仗固然靠的是前线将士奋勇拼杀,但也要看后勤补给能力。



  陇右多山多大河,不能每次都靠刘珩玩命吧?



  修桥补路,运送补给,修建营垒,都要专业人士。



  护羌府的威信立起来之后,每有政令,都畅通无阻,奴隶、待归、治民都积极响应。



  奴隶、待归的热情最高。



  不过后勤队,除了体力还要一定的技术。



  羌人性情不太适合,胡汉倒是不错。



  十几天,后勤队就人马为患。



  这年头能吃上公粮无疑是一份美差,后勤队又不用上阵卖命,自然应者云集。



  挑选了六千胡汉青壮,后勤队便组建完成。



  杨峥还给起了个平垒营的名字。



  专司修桥补路,各种工事。



  平垒营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各大屯田区建造大炕,男女分开,集中供暖。



  烧些牛粪干草,填少量干柴,足以对付一晚。



  草鞋也在慢慢供应当中。



  缠上些布头,可以应付过这个寒冬了。



  而这时代的西北,无论羌汉,都耐苦寒。



  挨不过冬天的人早死了。



  /131/131302/31239895.html

 

(http://www.ccfang.cc/novel/MRPEOmOaMZq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