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重生黛玉逆袭记 > 第五十五章 黛玉的应对

第五十五章 黛玉的应对


 直到午饭时分,李力才开完会回来。手中带着几份文件。黛玉和余悦仔细看了一遍这些文件,上面有极为全面详细的关于安置的说明。


 从文件上看,这次的拆迁开发商给出的条件是容易让人接受的。李力媳妇给李力盛了一碗满满的饭,李力来不及说话,先吃了几口饭菜,喝了一碗汤,消除了肚里的饥饿感。这才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师傅,您看咱们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回来的路上听邻居们的口气,接受的居多。”李力对院长说道。院长取下老花镜,将文件递还给李力,说道:“我看他们开出的条件确实不错,看得出来诚意。既然大家都赞同,那就搬吧。”


 李力憨笑道:“师傅怎么说就怎么办!我没有意见。这字还得您来签。”院长微微颔首,心情复杂。


 祝容打了电话过来,黛玉简要将这边的情况说了一遍。祝容道:“如果上面没有孤儿院的重建计划,我们怎么办?”黛玉道:“我们只能争取更大的力量来给上面和开发商施压。”黛玉没有在电话里摊开来讲,只等下次见面了再说不迟。


 这个力量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怜悯之心。不过这需要借助媒体的报道,将这个力量调动并且凝聚起来。


 黛玉已经打好了腹稿,她准备写下以即将消逝的老城区为主题的系列文章,发表出来,先引起读者的关注。接着跟进几篇孤儿院的文章煽煽情,最后再呼吁一下,只要把握好力度,黛玉相信效果会很好。


 黛玉自从得知拆迁的事之后,脑袋一刻不停的在思索着解决方案。方方面面前前后后都考虑到了,即便是最坏的结果,也做好了相关打算。她如今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她的笔杆子以及媒体渠道。


 说做就做,黛玉回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气写了三篇文章。三篇文章主体一样,侧重点和风格却各不相同。专栏那篇主要突出一种慢文化,将孤儿院所在的老城区描写成喧嚣繁忙都市里最后一片诗意栖息地,着重渲染出慢节奏的舒缓天然的生活模式,引起城市人群的向往。


 发给《散文》杂志那篇文章侧重点着落在老城区相对朴素的人际交往,夹杂着对日常生活的提炼描述,强调了在人与人日渐疏离的社会中,仍有那么一群人遵从着往日习俗,未被高速发展的时代带偏,共同守卫了原本温暖和睦的生活文化。


 最后一篇文章,黛玉准备发到当地最大的论坛上去。因此文章简明浅白,用一种充满了缅怀和感慨的语气,描写了老城区完整保留着的这个城市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上个世纪留存下来的具有典型时代风味的建筑街道。这些点最能戳中本地人的心。


 前两篇文章要下周才能随着最新一期的杂志面世,只能静等舆论发酵。可发往论坛的文章,立时就能被本地人看到。因此黛玉和余悦商量,请各自的熟人帮忙去论坛顶帖,争取成为置顶的热帖。


 祝容和江熙接到消息,自己注册发言,又请大学毕业后仍留在这座城市的同学帮忙。黛玉给顾欣她们挂了个电话,她们也立即行动了起来。段天云从赵韫那里得到消息,忙又请他们班上的同学帮着发言顶帖。


 岳峰把消息传到了围棋社,黛玉又专门给夏子清打了电话,他自然不遗余力的请他班里的同学一起顶帖。任毅把帖子转到了学校的论坛上,立马就成了热帖。没过一天,黛玉的帖子被当地论坛置顶强推。在大范围内引起了讨论。


 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大伙的努力,大学生的战斗力之强毋庸置疑,再加上黛玉的文章本就极具煽动力,能成为热帖是顺理成章的事。


 正当黛玉为了文章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忽然接到了欧阳院长的电话,欧阳瑞在那头说:“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我接到消息,我那个朋友说上面和开发商已经达成了协议,等开发完成,会在原地重建孤儿院!”


 黛玉喜得无可如何,一叠声的道谢不止,又忙告诉余悦,打电话通知祝容。高兴之下也未深究这消息是真是假。


 欧阳瑞放下电话后,心情愉悦的仰躺在他新购置的柔软舒适的真皮椅子上,暗想:“你们再聪明也得喝我洗脚水!”


 周末黛玉、祝容和余悦三人去了趟孤儿院,当面询问欧阳瑞重建孤儿院的事。欧阳瑞笑道:“这个消息绝对真实,你们可以放心了。”黛玉问道:“相关文件已经签署了吗?”欧阳瑞心里隐隐有点不耐烦,仍克制的说道:“我朋友亲眼目睹了签署过程,当然是签了文件我才会告诉你们这个消息的啊!”


 余悦笑道:“那真是感激不尽,我们想着哪天你那朋友有空了,我们请他一起吃个饭,当面感谢一下?”欧阳瑞忙道:“这个不用了,不需要的,他平时忙得很。我帮你们转达谢意就行了。”


 黛玉见如此说,也就不勉强了。可黛玉还是不放心,又问道:“院长,我们还有个不情之请。上面既然签署了相关协议,您是院长,向上面借阅应该不难。我想着您能不能拍个照给我们看看,我们也不会泄漏出去的。”


 欧阳瑞故作思索之态,实则在想着如何找个合适的理由拒绝他们这个提议。黛玉三人目光炯炯的盯着他,满含期待的眼神让他压力山大。当下只得暂时答应了,让他们回去等候消息。他想着到时候就说上面出于保密原则,不外借就行了。


 这一等就是一个星期过去。期间黛玉的两篇文章如期发布了出来。此前因为在本市的论坛已经引起了热议,当地一家发行量最大的报社见杂志上都出了相关文章,敏锐的嗅出了其中的新闻价值,编辑派人去到老城区拍了几张照片,采访了当地居民,推出了一篇专题报道文章。


 文章一出,老城区忽然热闹了起来。许多人专程来到这里参观、拍照留念。甚至还有拍婚纱照的人过来取景,他们想着这里就要拆了,他们拍的婚纱照就不用跟别人雷同了。


 小卖部的老张晚饭后搬了张小凳子坐在桂花树下乘凉,邻里几家人习惯在这样的时刻聚在一起乘凉聊天。老张笑道:“平时没这么热闹,现在要拆了,就来了这么多人。不过人多了好,我的饮料销量翻了好几倍!”开小饭馆老李说:“要是早有这么热闹,大家都发财了。可惜了!”


 孤儿院虽有了重建的消息传来,黛玉认为这跟她之前所做的事情并不冲突。于是趁热打铁,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孤儿院的文章。文章中着重写了老院长的身世以及他与孤儿院结下的一生之缘。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有了之前文章的预热,这篇新的文字一经推出,为孤儿院赢得了极大的关注度。当地另一家报纸错过了第一个热点,不愿意再错过这一波。联系了老院长,准备做一个专题访谈。


 访谈约定的那一天,黛玉、余悦专程过来陪同。访谈进行的很顺利,老院长在镜头前很放松,访谈的提问和回答都恰到好处,既不过分煽情,又触动人心。


 访谈过后,记者见院长身边还有两个花容月貌的年轻女子,眼前一亮,心中一动,决定对她们来个临时采访。这个采访会在当地的电视台里播出,两个难得一见的美女出镜,自会吸引不少观众。  

(http://www.ccfang.cc/novel/WZeCr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