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北洋反动派 > 146政学系5

146政学系5


 “卢记者,久仰大名。”


 “段将军。”


 年轻气盛,目中无人。


 当然也不至于是目中无人,只是卢作孚的年纪,正是潮气蓬勃的年龄,正是愤世嫉俗的年龄。二十四岁的他,绝对是神通,天资聪颖,从小就是当地的一个天才。因为家里比较穷,卢作孚只是念了小学堂,就只能是辍学。


 可是这位就算辍学之后,也没有放弃学习。只要有机会就学习,未曾想到真的是自学成才。作为一个只念过小学堂的人,他一边自学,还一边当一个老师。当然主要是因为四川教育情况一般,他这样念过小学堂的,在乡下也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人。他一边给人教书,一边编写教材。编著有《卢思数学全解》《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所著《应用数题新解》一书,当即由重庆中西书局出版发行。


 可以知道卢作孚是多么的天才。


 1914年周游上海、北京,后回乡在合川中学任教,参与编写《合川县志》。后又去成都,随后相继担任成都《群报》、《川报》编辑、主笔和记者。


 正是因为如此,卢作孚还是很骄傲的。


 而且作为正统文人出身,卢作孚这些人认为,越是在段勋这样的军阀面前保持风度,越是有志气的事情。在段勋这样的军阀面前献媚,是他们这些人最鄙视的事情。因此段勋在重庆见卢作孚,卢作孚表现的很文人,一举一动都透漏着骄傲,透漏着疏离,只能这么说。


 真是年轻。


 段勋看到卢作孚的那一刻,只有这么一个想法。作为在四川报界名气甚大的记者,卢作孚现在竟然只有二十四岁。连大名鼎鼎的杨永泰在给段勋推荐的人当中,就有眼前这个年轻的卢作孚。


 “卢记者,我最近研读你的文章,有些看法想跟你交流一下。”


 古代甚至民国时期的幕僚,那都不是一般的人物。就如曾国藩的幕僚当中,出来了多少地方诸侯,出来了多少部队将军。包括袁世凯的幕僚,段祺瑞的幕僚,曹锟的幕僚,都出来过北洋政府的高层官员。曹锟的幕僚当中,甚至出来过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还有吴佩孚的幕僚,也就是杨永泰介绍给段勋的白坚武。要不是因为国民政府的北伐,白坚武就在吴佩孚的支持之下要组阁的。


 可以看出这些幕僚群体在民国时代的活跃。这就和后来的所谓“秘书帮”是一个道理。


 段勋也是如此。


 作为有理想的军阀,段勋知道,随着自己的地位越来越高,自己幕僚当中也会走出来大官。说句实话,当初杨维、邓汉祥他们都是先进入段勋的幕僚,然后从这里走出去的。因此段勋对于自己的幕僚也是非常重视,或者说非常严格。


 就算是卢作孚这样历史上留有大名气的人也一样。


 为了了解卢作孚,段勋利用几天的时间,把卢作孚这段时间发表的主要文章都是读了一遍。也有些了解卢作孚这个年轻人的思想。


 “段将军,请说。”


 卢作孚这样并不致力于政坛的文人来说,并不很畏惧段勋。而且作为记者,越是和段勋这样的军阀关系不好,名气就会越大。所以段勋见卢作孚,卢作孚并没有多少准备。


 应付应付就过去了。


 反正卢作孚并没有想过和段勋这样的军阀有什么交集。可是段勋竟然说,要跟自己交流一下自己的文章,卢作孚就有些莫名其妙。


 虽然卢作孚笔锋锐利,在报纸上各种抨击的事情也很多。可是卢作孚在“群报”和“川报”多年,最近一段时刻可是并没有骂过段勋。倒是护国战争的时候,支持过护国运动。可是段勋那个时候都没有抓自己,怎么会到了现在跟自己计较这些。因此卢作孚不明白段勋要跟自己讨论什么文章。


 “卢记者,我读了你的文章之后,发现大部分的评论部分的意思是,中国要教育救国、实业救国。”


 “是。”


 卢作孚立马点头,没想到段勋竟然谈这个。


 这是卢作孚的主要观点。因为卢作孚小时候穷,没能好好读书。可硬是靠着自学成才。因此卢作孚比谁都认为教育救国的理念,认为只有教育才能够拯救中国人,才能够拯救中国这个国家。


 后来游学北京、上海这些沿海城市之后,又认为实业才能救国。四川以及西南地区之所以贫穷,就是因为没有发展实业。因此他现在的文章,除了实时新闻之外,大部分都是评论。主要是讨论如何救中国,主要倡导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


 “我认为你的想法不错,但也有很多问题。”


 “段将军,请直说。”


 卢作孚并不怕段勋,而且对于段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所以并没有想过和段勋多交流,就是应付一下段勋。但他听到段勋评论自己的文章,就不是那么乐意了。


 你一个军人出身的“丘八”,也懂得我的文章?你一个军阀,也懂得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


 这其实就是这些文人的骄傲。


 看不起很多其他行业的人。


 “我觉得你混淆了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你在文章当中,推崇的是用民间的资本来推动中国的教育和实业发展,更多的是排斥官方力量。可是这一点我是不敢苟同的。”


 “段将军,自鸦片战争以来,不管是李合肥(李鸿章)还是香帅(张之洞)以及左文襄公,他们都是当年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人。可是结果如何?大部分他们成立的工厂结果如何?赔的是一塌糊涂。后来袁项城(袁世凯)和北洋军在直隶和山东地区成立了那么多的工厂,都是经营不善。但真的是经营不善吗?不是,大部分都是内部的蛀虫吃掉了。不仅仅是这些,不说官办的工厂,很多官商合办的厂子,最后都因为政府的插手,只能走向倒闭。”


 段勋点点头。


 卢作孚说的大部分都是正确的。甭管是洋务运动建立的工厂,还是后来北洋军的产业,其实大部分都是赔的一塌糊涂。后来袁世凯和北洋军的产业,其实也不怎么样。


 他们真的赔钱吗?


 其实并不是。他们做的都是垄断行业,而且一个个都是非常挣钱的买卖。但之所以赔钱,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内部把钱吞了。不是工厂赔钱,而是挣到的钱被人贪了。


 “卢记者,你继续说。”


 “再说说教育。本来政府对于教育拨款是有规定的,可是现在又有几个省份做到这些。现在每个省份的军费都占据财政收入的一大半,哪里有钱投入到教育当中。”


 “对,你说的都是事实。”


 段勋笑着同意卢作孚的话。但等到卢作孚说完之后,段勋立马道:“可是,卢记者。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多东西你只看到了你想看到的,因此你的观点是偏颇的。”


 “段将军,愿闻其详。”


 段勋越是这么说,卢作孚就越是来劲。卢作孚倒想听听段勋有什么不同的说法。


 “你只是看到了洋务运动和北洋军的很多产业是赔钱的,却没有看到当中还有很多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当时成立的军工厂,如江南制造厂、汉阳兵工厂以及我们四川兵工厂,这是我国军队武器生产走向自主化的开始。还有汉冶萍公司,从成立之后就一直是赔钱的。可是他们的成立,是不是必要的。而这样的公司,是不是需要国家的投资。这么大的投资,这样的利润回报率,民间会投资吗?”


 段勋笑着问卢作孚,看到卢作孚很认真的听,所以继续道:“我承认,这些官办的工厂在管理上、监督上都有很大的问题。可是有些时候这些重工业的大工厂就是离不开国家的投资。现在美国的钢铁产量是几千万吨,我们国家才几万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他们国家的钢铁产量是息息相关的。国家想要发展,需要更多地钢铁,就需要成立更大的钢铁公司,或许是汉冶萍公司的好几倍,几十倍的工厂。可是成立一个年产量几十万吨、几百万吨的工厂,需要投入几千万、几个亿甚至是十几个亿。卢记者,你来告诉我,这样的产业谁能投资?最终还是需要国家来投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更好的管理这些官办的企业,如何更好地监督官办的企业,而不是一味的排斥官办的企业。”


 “再说说教育。你说北京政府也好、各省政府也好,都有挪用教育经费的情况出现,这一点我不否认。因为我自己在四川,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都要投入到军费当中。其他省份只有比我更严重的,不会有比我更轻的。可是就算如此,教育的发展永远都是国家投入重过民间投入,国家计划性的教育发展永远好过民间无序的发展。卢记者,你可以调查一下我们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最好的几个地方,差不多都在北方地区。其实就在当年袁总统(袁世凯)待过的地方。”


 “为什么?因为袁总统当年在他的统治区域实行新政,大力发展工商业和教育,特别是有计划的发展新式学堂。所以各种小学堂、中学堂、大学,以及各种公司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看到了吗?这就是官府的实力。”


 “还有,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完全是散乱的,无序的。只有政府计划性的教育发展,才会给教育带来一个统一的标准、带来有序的发展。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教育就是一个现代化的,正规化的发展。”


 卢作孚这样的年轻人,看问题总是会走一些极端。当然这不是什么毛病,因为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如此。


 “卢记者,任何事情都要结合环境,结合现实情况来制定计划。你要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几千年官本位的国家。按照目前中国的情况,甭管是实业救国也好,教育救国也好,没有政府的支持都是无根飘飘。你是做记者的,我听说你也投资过教育。办一所学校需要多少钱,民间资本又有多少钱可以投入到教育,我想你比我更清楚。”


 “我刚刚聘请骆成骧这位状元公担任我川滇黔藏四省边防督署的教育专员,你可知道我们的计划是什么。在川滇黔三省当中,我们每年都要以百为单位,成立新的学校。明年最少要成立三百所新的小学堂和中学堂,以及在昆明成立综合型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两所师范院校,一所护校,一所医科大学在内的十所高等院校。卢记者,我来问你。民间资本可有这样的计划,可有这样的力度。”


 卢作孚放弃了期初的轻视,很是认真的听段勋。


 本来卢作孚觉得段勋就是一个“丘八”出身,没什么文化,和自己更是没有共同语言。可是他没有想到,段勋说的还真是有很多不一样。有很多东西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


 “卢记者,我再问你。商人是什么,商人是追求利益的。最近我们重庆有很多人都在重庆建设发电厂,投资重庆的自来水厂。为什么,因为挣钱,因为重庆是大城市,有钱人比较多。可是我们四川有五千多万人口,川滇黔三省有八千万人口,但重庆人口还不到一百万。在我们西南几个省份来说,有很多人都住在偏僻的农村,你说他们需不需要电,他们需不需要自来水。可是你说说,这样的地方会有商人建设发电厂和自来水厂吗?”


 段勋直盯着卢作孚道:“再说说铁路的事情。我们四川的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建设,有很多人愿意投资。最近规划的成渝铁路,也有很多四川商人愿意投资。但是如果我想在四川那些贫困农村建设公路,那么就不会有人投资。为什么?还是一个原因,不挣钱。而我们中国目前来说,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民,大部分地方都是农村。难道他们就没有资格享受水电,没有资格享受更好的公路?”


 “将军的意思是这些商人不做的工程政府会做。”


 “对。”


 段勋用力点头,然后道:“这就是政府的责任。地方经济发展,政府收税。然后这些税就用在基础建设当中,如铁路、公路、发电厂、自来水厂,不仅仅是在大城市,也要建设在农村。还有那些利润周期长的工程,如钢铁厂、军工厂之类的,也只能是政府来投资。当然这些大投资,回报效率慢的行业是需要政府负责。可是那些小投资、见效快的行业,政府的效率就太慢,并不适合涉足。这种行业最适合的还是民间资本。卢记者,你现在明白我的意思吗?”


 “将军的意思是,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各有各的用处。”


 “是。”


 卢作孚说着说着陷入沉思。因为他一直以来反对政府资金投入在商业当中,认为这样不仅仅打压正常的商业发展,还会挤压民间资本的发展。


 可是听着段勋的话,也是非常有道理。


 “卢记者,国家资金和民间资本并不矛盾。特别是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更是不存在矛盾。两者需要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密切配合起来。”


 “将军,你说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我会回去好好考虑,然后总结一下,发表在‘川报’当中。”


 卢作孚认为段勋今天找自己,就是因为自己在报纸上对于政府资金进入商业领域太过批评,所以才跟自己谈这么多。不然段勋一个四省边防督办的西南霸主人物,怎么会和自己这个记者谈这么多问题。


 其实卢作孚并不会屈服段勋的意思,要是段勋说的不对,他绝对是不会同意的。但段勋说的对卢作孚也有很多触动,所以他想回去想想。


 “卢记者,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那将军的意思是……”


 “卢记者,中国目前的体制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政府部门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如我们四川的发展,卢记者应该也不会否认,四川往哪里发展,百分之八九十都取决于我的选择。可能这种体制你们这些文人不满意,但这就是现实。脱离现实谈任何问题都是没用的。”


 “是。”


 卢作孚点头。


 地方发展,就取决于这些军阀的选择。有些军阀重视军工厂发展,有些军阀重视实力,有些军阀只想挣钱,反正各有各的目的。而他们不同的目的,也导致他们统治的省份不同的发展。


 如张作霖的东北、阎锡山的山西、刘湘的四川、李宗仁的广西,发展的模式各有各的不同。这就是中国目前的情况。


 “因此,卢记者。比起你在报纸上呼吁,你来政府机构规划这些事情更有利。我今天亲自来找你,是因为我想邀请你加入我川滇黔藏四省边防督办公署,来我这里工作。帮助我规划川滇黔三省的教育、实业的发展。”


 “将军这是想让我加入将军的幕僚团队当中?”


 卢作孚这才明白段勋的意思。


 有些意外。


 毕竟自己虽然在报界名气不小,但也就是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应该说还不够资格段勋这样的人物亲自过来招揽自己。虽然卢作孚有文人的脾气,人也有些清高,但如果说没有一点受宠若惊那是假的。


 “是。卢记者,你不是对于教育救国、实业救国都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吗?比起呼吁别人,你亲自过来实施,不是更好吗?我给你这样的舞台。”


 “这……这……,将军,我要想一想。”


 “好。卢记者,我等你的回复。”  

(http://www.ccfang.cc/novel/eL25Hf955A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