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北洋反动派 > 346步步紧逼5

346步步紧逼5


 乱哄哄。


 进入1922年之后,本来是比较平静的中国政坛,突然之间风云变幻,突然之间风云变色。特别是段勋成为临时内阁总理之后,内阁动作频频,掀起了太多的风浪。以至于有不少报纸开始批评段勋,特别是江浙皖地区的报纸。


 就算是以前支持过段勋的一些报纸,也是慢慢地批评段勋。


 认为段勋还是太年轻。


 如此年轻成为临时内阁总理,处理事情就太着急了。这些江浙皖地区的报纸,都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一旦打起来,最终倒霉的还是江浙皖地区。


 因为他们都相信一点。


 一旦打起来,战争地区一定是江浙皖地区。他们之前是鼎立支持段勋的“军民分治”政策,认为这个政策对中国的长治久安是有非常大的好处。但当发现这个政策很有可能引起战争,或者会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立马是反对段勋的政策。这就是中国的读书人。


 家国天下,先家后国,是中国读书人几千年来的普遍想法。


 舆论滔滔,批评声音是越来越大。不过段勋却是一点没有受到这些报纸的影响,也没有受到来自各方络绎不绝的各种嘱托的影响,反而一直很稳。


 因为段勋的目标很明确。


 别看目前事情看起来乱糟糟的,好像一堆的事情堆积在一起,弄得内阁很繁忙一样,很有压力一样。但其实大部分的事情,段勋都做好了分工,让每个人负责自己该负责的事情。而段勋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卢永祥身上。


 事情再多,段勋也知道什么是重点。


 在很多矛盾当中,抓住最主要的矛盾,这是段勋非常清楚的事情。因此别看事情很多,但段勋把旁边的事情都交给别人负责。


 段勋目前是牢牢地控制军队,进行军事部署。


 而且随着段勋的恩师赵理泰都因为鸦片原因辞掉陆军部陆军上将的军衔,退出军界之后,所有的争论都瞬间戛然结束。


 因为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


 内阁要进行禁烟运动,之前还有一些怀疑,还有一些质疑。那么随着赵理泰宣布退出军界,所有人都知道内阁不是开玩笑的,相反决心很大。既然内阁的决心如此大,那么就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大家的关注度立马就转移到卢永祥这边。


 1922年4月3日,国会正式开始讨论卢永祥的提案。


 1922年4月5日,经过两天多的讨论之后,这一天众议院率先做出了决定。众议院认为内阁公布的,限制长江巡阅使的权力的命令,是符合总统府、内阁、国会之前通过的“军民分治”的国策。因此不存在内阁故意针对长江巡阅使卢永祥的情况。所以众议院经过讨论,驳回卢永祥的申诉。


 相反众议院认为国会的“军民分治”政策是国策,应该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


 众议院驳回之后,1922年4月7日,紧接着参议院也做出了决定。认为卢永祥的申诉没有根据,内阁的政策也不是故意打压卢永祥,更不是政治报复。


 所以也是驳回卢永祥申诉。


 与此同时参议院议长王揖唐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批评卢永祥。认为卢永祥作为长江巡阅使,带头反对“军民分治”的国策,而且把正常政策往政治报复上引导,是非常不合适的事情。要求卢永祥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长江巡阅使的本分。


 至此卢永祥希望用国会解决内阁命令的想法彻底失败。


 但卢永祥拒绝承认国会的结果。卢永祥在南京直接表示,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而且抨击段勋,认为国会做出这样的决议,完全是因为段勋给国会施压的结果。之前终止三十四名国会议员的议员资格,就是带有政治目的的。


 不过不管卢永祥怎么样,事情已经是这样了。


 国会已经做出了决定。


 闹剧结束。


 既然正常申诉结束,段勋就要继续打压卢永祥。


 段勋是不会给卢永祥一点点的机会,不会给他任何喘气的机会。要持续的打压,持续的施压,压到最后卢永祥无法接受。压到最后卢永祥只能是武装反抗。


 当然卢永祥继续退步,把权力乖乖的交出来,段勋也是愿意的。


 不过这一点段勋完全不相信。


 因为段勋知道卢永祥这些军阀。他们不到最后的时刻,不到最后绝望,是绝对不会乖乖的把权力让出来。也就是说卢永祥最后一定会反抗的。


 不过那才是段勋想要的。


 卢永祥反抗,段勋才有平叛的名义。


 1922年4月9日,新任内阁税务总局局长李湛阳宣布,全国的税收,甭管是国税还是地税,所有的资金都必须要经过中国商业银行(原西南商业银行)的户头。全国的税务局从此刻开始都要和中国商业银行合作。


 准备时间三个月。


 也就是1922年7月份开始,全中国所有的省份的国税和地税,都必须要在中国商业银行成立税务局账户。而这些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户头,要受到税务总局和地方省政府、地方财政厅的监督。从8月份开始,国税、地税所有的资金都要全部转存到中国商业银行。


 不允许各省份的国税、地税走其他银行的账户。


 逼迫。


 段勋这边是一步一步的逼迫卢永祥。因为目前来说,这项政策最受影响的只有卢永祥。段勋的目的,就是先控制卢永祥的财政。


 卢永祥这样的军阀,军队是命根子。不过军饷是保障军队的根本,而段勋就要断了这个。没有了军饷,那些军阀拿什么控制军队。


 不给钱,就是袁世凯、段祺瑞、曹锟他们都无法控制自己的部队,包括段勋也是。卢永祥这样的军阀就更是如此。


 这是全部?


 不是。


 1922年4月12日,内阁发言人陈布雷对外宣布。内阁确定的军费不能超过财政收入百分之三十的政策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会持续的推进这个政策。


 这里面包括江浙皖三省。


 内阁会持续关注江浙皖三省的财政情况,监督江浙皖三省地税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户头。还有江浙皖三省关于财政分配,关于军费开支的议题,最终必须要得到内阁的批准。没有内阁的批准,地方财政不许随意的划拨军费。


 内阁这项政策的公布,让卢永祥在南京是暴跳如雷。


 完全不能接受。


 因此卢永祥在南京立马批评内阁干涉地方政务。卢永祥认为内阁没有权利干涉地方事务,更没有权利对于地方财政的使用说三道四。这些都属于地方政府,属于地方省议会的权力。


 卢永祥刚刚批评内阁,陈布雷就代表内阁批评卢永祥。告诉卢永祥,你是长江巡阅使,你的工作只是负责江浙皖地区的军队工作。至于内阁和地方政府的事情,卢永祥没有资格掺和。


 很强硬。


 卢永祥也不是好惹的。


 立马回击内阁,表示自己作为长江巡阅使,负责江浙皖三省的军事工作,难道还不能过问军费的问题吗?长江巡阅使的军费问题,应该是长江巡阅使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情,内阁没权利过问。


 卢永祥的表态立马受到了陈布雷的斥责。


 陈布雷批评卢永祥,忘记自己的本分。军费的划拨,军费的确定是政府规划,议会审核的事情。军方只有建议权,没有资格和政府、议会讨价还价。长江巡阅使也是如此。


 军费的问题,卢永祥只能建议。


 而决定权在各省政府和议会,以及最终的决定权在内阁。


 双方你来我往。


 打的好不热闹。


 不过一边打嘴仗,内阁这边的动作依旧没有结束。


 1922年4月16日,陆军部次长李济深宣布,陆军部学习内阁常务委员会的做法,执行部门委员会负责制度。陆军部会选拔七名委员,全权负责陆军部的工作。


 陆军部首批七名委员是,陆军部总长段勋,陆军部次长李济深,军务部部长熊克武,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徐永昌,陆军部秘书长杨杰,装备部部长韩麟春,军法处总巡官井勿幕。陆军部的日常工作,就有陆军部委员会负责处理。


 紧接着宣布陆军部原军法处分为军队法院,军队检察厅,宪兵三个部分,由新任陆军部委员井勿幕全权负责。


 刚刚成为陆军部委员的井勿幕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式成为全国军队必须要遵守的军纪。全国所有的部队,必须要学习新的军纪条例。


 长江巡阅使下属的江浙皖三省所有的部队也必须要接受。


 为了加强对于江浙皖三省军队军纪的监督,陆军部委员井勿幕宣布,要在江浙皖三省部队当中完善部队军法处。包括成立军队法院、军队检察厅、宪兵部队。


 与此同时尤民以陆军部委员,军法处总巡官的身份,建议长江巡阅使卢永祥任命龚邦铎担任长江巡阅使下属军法处总巡官。全权负责长江巡阅使军法处的组建。


 龚邦铎。


 原江苏督军李纯手下大将,江浙战争的时候作为第一路司令,下辖四个师一个旅进攻上海。后来江浙战争当中,江苏军队落败,大批江苏军队被卢永祥整编。


 龚邦铎当时也只能是接受卢永祥的整编。卢永祥把原来李纯的部队整编为三个师,龚邦铎就是其中江苏陆军第一师的师长。


 1922年4月19日,新任陆军部委员兼任装备部部长的韩麟春,建议长江巡阅使卢永祥,在长江巡阅使署衙建立装备部门。全权负责江浙皖三省军队的武器装备,以及负责上海的军工厂。而韩麟春建议熊炳奇担任长江巡阅使署衙装备部部长。


 上海本来有军工厂,如江南制造局,现在改名为上海兵工厂。清末的时候,每年的拨款在一百万左右。可是辛亥革命之后,几次关停,每年的拨款也不到六十万。等到后来,财政部的拨款就慢慢地终止,弄得上海兵工厂开始没落。


 从巅峰时期,拥有近万人的大型兵工厂,没落成关门的地步。卢永祥当时也没有在意。可是后来因为武器禁运,武器价格大涨。因此卢永祥再次开始关注上海兵工厂,开始给上海兵工厂投资。最近一年来上海兵工厂开始恢复元气,不过依旧是比不上当年巅峰时期。


 但也有一定的规模,有近三千人的工人。


 而韩麟春建议的熊炳奇,那也是原江苏督军李纯部队的人。早年受到冯国璋的器重,后来成为了原江苏督军李纯部的总参谋长,在李纯部队地位很高。


 在卢永祥收编江苏部队的时候,同样投靠了卢永祥。目前担任新编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职务。


 龚邦铎、熊炳奇,都被陆军部建议成为长江巡阅使署衙的重要人物。一个负责长江巡阅使部队的军纪处,一个负责长江巡阅使部队的装备供应。


 “哼。德功(段勋)这是把我们两个人放在烤炉上。”  

(http://www.ccfang.cc/novel/eL25Hf955A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